2)第107章 魄力_上吊之前,崇祯掀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至可以说,连书信中几个关键的话都知道,这可是只有他本人才知道的,但是皇帝还是知道。除了太祖皇帝显灵之外,真的没法解释了。

  听到这话,郭云龙等人也是傻眼了。

  要是说,太祖皇帝真的显灵了,那大明朝还会不会有问题,根本就不用怀疑了。

  只听吴三桂对他们说道:“陛下在密旨中说,让我把辽民迁入关内之后,不用担心粮草物资的供应,安心守好山海关,他对我等种种心思皆既往不咎,以后一定要听他的,再敢阳奉阴违,就算我们投靠了清国,他也终有一日会御驾亲征,攻灭清国,斩杀我们!”

  身处抗击建虏的前线,眼看着朝廷败仗一场又一场,关内还烽火遍地,以吴三桂为代表的辽东军事集团,早已学会了拥兵自重。

  要让关宁军去和建虏决战,那肯定不干。手中的军队拼没了就没了!

  要拉关宁军去剿贼,那肯定也不行。至少崇祯年间从关宁军拉出去的几支队伍,包括曹文诏,祖宽等人,哪怕开局连胜,最后也是灰飞烟灭。

  以此相对的,满清试图招揽关宁军,在还有退路的情况下,吴三桂也不可能到建虏手下去讨饭吃,听其军令。

  对以吴三桂为首的关宁军来说,就占据辽东走廊的要害,拥兵自重,左右逢源是最好的。

  为此,辽东巡抚黎玉田到任后,在崇祯十五年年底就提出,关外已经没有守的价值,退守山海关为好。但是,这个提议压根就没起什么水花。

  因为退入关内的话,吴三桂这支关宁军就要听朝廷的了,没法再拥兵自重,这是他肯定不愿意的。

  理由很简单,山海关到宁远这一片辽西走廊,能为关宁军提供粮草辎重,就算朝廷拨得钱不够,关宁军其实也能自给自足。当然,要是朝廷敢不拨钱,闹下兵变,朝廷自然也会吓得拨钱的。

  可是,退入了关内,就不是关宁军的地盘,失去了自己的粮草供应,就会受制于朝廷了。

  所以哪怕到了崇祯十七年,局势已经非常危机,上下一致认为关宁军要勤王救驾,吴三桂也是磨磨唧唧的,比刘泽清之流用更合理的理由来拖延时间,静观其变。

  结果,他的所有心思,都被崇祯皇帝看破,直接点明了。

  崇祯皇帝在密旨中就给了吴三桂两条路,一条就是从此以后听话,不要再有小心思,那就既往不咎;另外一条,就让吴三桂造反或者投靠满清好了,他发誓最后一定要吴三桂的命!

  这种二者取其一,很有可能逼反吴三桂的做法,当时就吓了方正化一跳。不过对崇祯皇帝来说,却是一定要做的。

  如果不逼吴三桂表态,那吴三桂就很可能会是一个定时炸弹,要是在关键时候爆炸,这不是他能承受的。

  因此,崇祯皇帝宁可吴三桂直接造反,或者投靠满清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