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18章 不亏_女配自救靠美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食都没有,人都吃不饱,喂鸡,喂鸭,喂鹅的便更少。

  所以,寿灵县附近食材么?确实缺!

  也就是顾湘回来以后,找了师门当借口买了不少粮食,不少良种,还有什么鱼苗,鸡鸭仔子,平价加积分售给顾庄的村民,在顾庄,老百姓才熬了过去,日子才有了奔头。

  顾湘要建养鸡场,说有人工孵蛋技术,村民们如此热心响应,毫不怀疑真假,自是相信顾湘,相信‘顾记’,也是因着前头他们都占到了大便宜,顾湘设的村食堂,那是救了全村人的性命。

  即便这般,如此的世道,乡亲们永远都缺粮食,永远不会嫌粮食少。

  但‘顾记’如今不光能自给自足,事实上顾湘还在不断地贴补大食堂,也就是贴补顾庄的百姓们。

  别看酒楼刚开张时,顾庄族老们再三和族人要求,强调,几户经营肉食生意的屠户,猎户,但凡给顾庄送肉,都必须要保证新鲜,因着各种大张旗鼓地四处宣传,闹得好像‘顾记’全靠顾庄给提供食材似的。

  可实际上,顾庄村民想要真正反哺顾记,恐怕至少……还要一年。

  唯独炸鸡用的鸡多些,若是前些时候被卡住这鸡的来源,或许还要耽误几日生意,可最近收购的活鸡已经很多,足够用上三四个月的。

  现在村里可是建起了养鸡场,小鸡仔们吃她专门配的饲料,最多再过四个来月,绝对能出栏。

  秋丽和樱桃稍微算了算账,就不把李子俊的所作所为放在心上了。

  顾湘更不关心他,她不光要忙‘顾记’,还要关心下农场。

  如今农场的招工工作,已经从村民延伸到流民里去。

  一口气加了这么多人,这些人是要靠她吃饭的,顾湘心里也久违地有了些许压力。

  其实顾湘自己都没想到,她农场收人的消息传出去,竟然有好些个在寿灵附近徘徊的流民,都往顾庄来。

  虽说有老狗在,这家伙早年就在军营里锻炼出了一对火眼金睛,看人颇准,有他把关,不必担心招的人品性不好,但流民多了,问题也确实会多。

  这日,早晨还晴着天,刮过一阵北风就开始落雪。

  顾湘看了看天色,过了晌午就没去顾记,反而去了农场招新的窝棚,她到底有双洞察之眼。

  ……

  乌云密布,大雪压肩。

  “阿娘,我,我好饿。”

  刘阿蛮拽着阿娘想袖子,一步一蹭地在青石铺就的小道上踽踽前行。

  她脚上疼得厉害,肚子也饿得绞痛。

  赵素素收回盯着石板路的视线,贴身摸出两指大小的一小块黑色的饼子,递给阿蛮,笑道:“好阿蛮,肚子饿我们便念诗吧,多读些诗文就不饿了。”

  刘阿蛮:“……”

  赵素素果然吟起诗词来,有些阿蛮学过,有些一听就是阿娘现作的,道边一簇花可成诗,一棵树可成诗,这天边的雪自也能成诗。

  光是这条新修的路,阿娘就作了七八首诗,把修路的人夸得天上有地下无。

  风雪下,阿蛮一边啃胡饼,一边听阿娘吟诗作词,不免有些走神。

  她阿娘现在长得不好了,脸粗糙的很,论容貌,远比不上那个人带回家的女人。

  刘阿蛮胡思乱想了半晌,觉得肚子更饿,耳边就听阿娘吟诵:“……水精之盘行素鳞……”

  她忽然就闻到一股浓郁的香味。

  “是鱼?”

  刘阿蛮鼻子抽动,一时只觉脑袋一片空白,“阿娘,我饿!”

  赵素素吞了口口水,心下叹息——现在,什么诗词都不管用了,她想吃饭。

  举目望去,就见前头村口搭了个棚子,棚子底下或站或坐,似有不少人。

  “阿娘,那是东子哥,他不是被他继母给赶出家了,怎么在这儿?这是顾庄吧?”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