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55章 改官制重臣齐聚,商南征陈群献计_从牧野之战开始的千年世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55章改官制重臣齐聚,商南征陈群献计

  宣武五年

  正月五日

  赵汉大司马、东敏侯徐庶病逝,享年五十九岁,入葬惠陵左侧。

  皇帝刘禅亲自前往送殡,以示恩宠。

  正月七日

  刘禅下令:

  “东敏侯徐庶功勋卓越、多次为先帝出急策,又为大汉平定陇蜀,其功昭赫。先帝在时,多次称赞其孝,可为天下子表,特追封东敏公,以示恩荣。”

  正月十日

  刘禅任命益州刺史、军师将军诸葛亮为侍中、后将军、录尚书事,前来邺都,辅助自己掌握国政,至于益州刺史一职,由平阳人贾逵担任。

  任命天水人姜维汉中太守,防备曹韩入侵汉中。

  二月

  刘禅向诸葛亮询问平定天下之事。

  诸葛亮答:“今天下,唯有曹孙而已,如今陛下占据河北地区、关陇地区、巴蜀地区、青徐地区、江淮地区、兖州,已然有扫平天下割据的实力了。

  臣实在是不知道为何陛下出兵如此拖沓。

  臣在蜀中时,常听闻每当陛下准备出兵曹韩之际,都被群臣大相庭径的理由所摇摆,致使数月不能决断,错失良机,这不是一个合格君主应该做的事情。

  之前有东敏公,能够一力行出兵之事,可如今东敏公病逝,朝中竟无一人可主持兵事,岂非陛下之不幸。”

  刘禅也知道自己向来优柔寡断,于是诚心发问道:“那依尚书令所言,朕该如何做呢?”

  诸葛亮恭敬的回答道:

  “既然陛下无法作出决定,何不学习曹韩,设置中书台,任命几位陛下信任,又有能力的大臣入台,以辅助陛下参机政要。

  如此也不必事事都拿到朝会上,询问群臣的意见。

  当初先帝运用大朝会,广阔的听从群臣的意见,是因为先帝能够一力决之,从繁杂的信息中筛选出自己需要的。

  而陛下不一样,不得不承认的是,先帝这种剥茧抽丝的能力,陛下还有所欠缺。

  既然如此,有了中书台,陛下只需要判断阁台中数个中书大臣的意见即可,无须拿到大朝会上当场决断。”

  刘禅高兴道:“太好了,如此朕再也不会耽误了要事,急事。可是朕能力有限,还望此事交付尚书令推行。”

  “臣遵命。”

  随后刘禅下诏设置中书台。

  中书台长官中书令,秩俸千石,银印青绶;下置中书郎若干,秩俸六百石,铜印黑绶。

  中书台负责辅助刘禅诏令文书起草之责,也就是最终决断之地。

  任命司空陈群兼任中书令,诸葛亮为以后将军、录尚书事、给事中,成为赵汉又一重臣。

  赵汉群臣能够很清晰的看到,刘禅对诸葛亮的重用,这是要将诸葛亮当第二个徐庶用啊。

  至于为何刘禅如此信任诸葛亮,就不得不提刘备病逝前对他提出的这些名单,以及徐庶离世前向刘禅推荐:

  “臣死后,益州诸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