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38章 入邺都旧友来信,有贤才又得双婚_从牧野之战开始的千年世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38章入邺都旧友来信,有贤才又得双婚

  四月

  一路披星戴月,换了数个身份的寇封终于赶到赵国的国都,邺都。

  从袁绍将邺城作为自己的治所以来,整个河北之地的精英,除去了朝歌外,大多汇聚于此,寻求自谋生路。

  如今赵王定都于此,更是吸引了,从北边来的,希望博取富贵的胡人,从南边来的,被刘备招贤令吸引的士人。

  与前汉汉胡有别,胡人不入汉廷不同,经过数百年的融合,特别是河北之地,多有汉胡混血之人,比如鲜于辅、淳于琼等都是其中的代表。

  而且因为汉人在这里占据绝对的优势,汉境之内,这些先辈时就迁徙入汉界的胡人,大多依附于汉人豪强门下,生活习俗,语言文字,已经与汉人别无二般。

  因此长期处于南边的寇封,这是第一次在汉人的城池内,如此明显的看见胡人脸廓,但是身着汉服,操着一口纯正汉腔的胡人往来。

  南边虽然也有蛮人,但是从来不与汉同,反倒是诸多汉人,受不了豪贵的欺压,断发文身,自愿成为蛮人。

  因此北方有汉人豪帅,南方就有蛮族部落。

  说起这,就不得不提到其中的关键因素了。

  最早收留内附胡人,任命为官的,是由景帝时期设置的长东将军。

  当时为了镇守长城内外,长东将军继续一批本地精兵,保护大汉在北疆的利益不受匈奴侵害。

  故而长东将军府招收了大批受将军府保护的匈奴族士兵,其中佼佼者,就是最早依附的闾丘氏。

  其先祖闾丘吾,在长东将军麾下官至偏将,后又被推荐入中央担任郎官,进而外放成为卫青手下校尉,最后以亭侯爵位归乡。

  如今是雁门郡的大族,子弟多有在边军中任要职,也有入中央为官的。

  之后白氏看到了内附胡人的优势,开始不断招收已经全方位归汉的胡人学子,进入府院(学府、书院),其中淳于氏是白氏最成功的例子。

  最终南迁入颍川,成为颍川的豪族,淳于琼就是他们的子弟。

  如今刘备麾下的将领,文吏,也多有胡人,例如度辽将军阎柔,就是汉胡混血,祖先是内附的鲜卑人。

  提交了拜帖,在门房的带领下,寇封进入了徐府。

  徐府是赵国御史大夫徐庶的府邸,当初为了让徐庶能够更好的奉养老娘,每迁移一处治所,刘备都会第一个赏赐徐庶府邸。

  当然如今徐庶也五十多岁了,老娘在三年前就去世了,这三年,徐庶都在孝期,故而常常以白衣示人。

  刘备也特许徐庶上朝不着官服,而着白衣,徐庶的御史大夫,又称之为司空,汉三公之一,故民间常称徐庶为“白衣公”,以称赞其孝。

  “自建安四年,襄阳一别,想来已有十七年矣,时光如梭,我也发髻斑白,想必孔明亦是如此。”

  徐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