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32章 群英荟萃_初唐:砥砺前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果您使用第三方小说APP或各种浏览器插件打开此网站可能导致内容显示乱序,请稍后尝试使用主流浏览器访问此网站,感谢您的支持

  第332章群英荟萃

  杨炯正襟危坐,显得有些拘谨。

  陈青兕惊叹杨炯的年纪,但却不敢小觑他的才华。

  初唐四杰中杨炯、王勃两人成名最早,都是属于孩童时期就能作诗写文章的奇才,都是孩童时期就成名的代表。

  但相比渐渐消失于众的王勃,杨炯一直都生活在大众视野之中,接受世人考验,且一直成为所有人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尤其是去年,他弟子科及第。

  弟子科也叫童子科,唐代制度中,凡是十岁以下能够熟读《孝经》、《论语》的儿童,就可以参加科举考试,中第者可以获得出身资格或立即授予官职。

  结果杨炯不但能够熟读《孝经》、《论语》,便是六经文章也能娓娓道来。

  李治惊叹少年英杰,直接任命其待制弘文馆,成为弘文馆最年轻的生员,也是最年轻的官身,从而名动天下。

  不过陈青兕并未见过杨炯,只是听说杨炯入弘文馆之后,整日混迹馆内求学,吃住皆在弘文馆,醉心学习,进步神速。

  陈青兕自不会去屈尊见一个孩童,只是听到关于杨炯传言的时候,略微有些期待与这位神童的第一次会晤,倒不是对名人的崇拜,而是想看一看因为自己的出现,杨炯会成长成什么样子。

  王杨卢骆,初唐四杰,四人皆是唐朝文坛改革的先驱,他们的存在,对于盛唐文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王勃、杨炯与卢照邻、骆宾王是不同的,彼此之间相差了一代。

  卢、骆二人出生的时候,正是宫体诗、上官体最兴盛的时候。两人一开始也学宫体,只是在学习中,发现了宫体诗的不足,尝试改变诗风,从而走在变革的路上。

  王勃、杨炯则年岁小一些,他们成年之后,唐朝的文坛已经开始变革了。

  宫体诗、上官体虽然依旧是主流,却也有了不和谐的声音,王勃、杨炯顺着不和谐的声音反抗着南朝的齐梁文化。

  时代的发展进步是一步步来的,前人推动变革,后人继承前人的路,不断摸索不断改变,直至走上正确的道路。

  王勃、杨炯就是摸索前进的后人。

  陈青兕这边情况特殊,作为后来人,他直接推行后世成熟的盛唐诗、文,绕去了高宗、武周乃至于中宗、睿宗数十年的发展弯路。

  这种方式有利有弊。

  原本一二三四五六的过渡,诗文改革平缓自然,并没有造成风波,就是时间长了一点。

  但现在陈青兕直接舍弃了过渡,直接从一快进到了一百,步子迈得太大,也造成了双方没有缓和的余地,两拨文化强烈的碰撞。

  不过这也是陈青兕想要的结果……

  所以他很期待,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