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一零章 亚德里亚海_1889远东枭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英法对中国和美国不敢有太多的抱怨,尤其是对美国,即便在美国主动挑衅的前提下他们也得想办法和平解决,但是对于其他国家,英法就没有那么好的脾气了。

  在1915年初的北海海战之后,英法已经对意大利越来越不耐烦了,按照英国大臣格雷的话说“我们已经答应满足意大利所有的条件,但是我们却没有看到他们任何有诚意的行动。”

  法国政府更是直接将威胁明面化“在意大利开出条件,并且我们已经答应满足他们的条件之后,意大利就已经没有中立可言。

  现在意大利只有两个选择,要么站在我们一边,要么被我们当做敌人。”

  法国人不只是说说的,法国陆军和海军已经有了一个打击意大利的计划,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西欧战场上,德军和英法联军都发现自己在战争的泥潭中越陷越深,短期内无法脱离。

  在1915年3月的北海海战之后,士气大振的德国决定趁着民心士气高涨的有利时机发动更大规模的战役。

  同盟国展开了新一轮的攻势,而英法也不甘示弱,双方在这一次战役中进行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坦克大战双方总共在不到七公里宽的战线上共投入两百多辆装甲车。

  但是讽刺的是,因为战场环境恶劣,双方参战的装甲车费战斗损失远远大于战斗损失。

  堑壕战所形成的战场环境之恶劣超乎常人想象,在双方士兵堑壕工事的中间,被火炮犁出来一个全新的地形,再加上雨水浇灌后成为一片沼泽,甚至连人都能够吞没

  在这样的战场环境下,根本无法发挥坦克的作战性能,但双方指挥官还是固执的选择出动装甲部队,

  最终在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装甲部队的进攻失败了,双方在战场上丢下了上百辆坦克后没有取得任何的成果。

  这次大规模装甲车作战的结果是如此令人沮丧,以至于双方的军事统帅都对进攻丧失了信心,

  “这是一场毫无意义只能让双方两败俱伤的战争。”

  在双方前线指挥官的报告中,这样的字眼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德国总参谋部也不得不承认虽然战争才开始几个月,但地面战争的动能已经全面被消化干净,

  无论同盟国还是协约国都处在“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状态。

  两大集团不得不将上百万的军队填补在数百公里长的堑壕战线上,就算有局部突破,但战线背后集结起的庞大炮群,可以让任何一支敢于突破的敌方军队在炮弹的反复轰炸下变成土壤的肥料。

  但是双方依然没有放弃在短时间内打垮对手的计划,而英法选择的就是意大利,他们坚持认为奥匈帝国虚弱的陆军对付俄国就已经够吃力了,绝对撑不住两线作战。

  所以德国人必定要分兵援助他们这个重要的盟友,这将有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