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五三章 分析_1889远东枭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结束后,世界主要地区都陷入了诡异的宁静中,各国对敌对国家和敌对集团的外交指责都少了很多,

  如果仅从这一点来看,仿佛各方的矛盾都已经消失了一样,但这只是表现,按照唐绍仪的话说,狗在撕咬之前是不会叫的,停止嘴上战争意味着他们将要发动真正的战争。

  事实也是如此,同盟国和协约国在减少对对方的指责后开始拼命扩充力量,拉拢新的盟友,首先就是巴尔干地区,失去了马其顿以及与塞尔维亚和罗马尼亚接壤的部分领土后,保加利亚加入了同盟国,他们已经开始准备借助同盟国的力量展开复仇。

  而塞尔维亚对此惶恐不安,他们经过两场战争的洗礼国力被消耗了很多,现在又面临奥匈帝国和保加利亚的夹击。

  再加上塞尔维亚和俄国的关系,所以毫不意外的,塞尔维亚接受了协约国集团的拉拢,至于希腊则是因为与奥斯曼帝国的恶劣关系以及担忧保加利亚的复仇也加入了同盟国。

  巴尔干半岛上的国家因为一场短促战争,相互之间的矛盾显得更加尖锐了,但协约国和同盟国在该地区的力量达到了某种平衡,这种平衡注定会让巴尔干流更多的血。

  除了拉拢这些的效果,协约国和同盟国也开始拉拢欧洲以外的大国—中国和美国,以英国为首的协约国将重点放在了美国身上,但同时也尽可能的拉拢中国。

  而同盟国则主要拉拢中国和中国领导下的东亚同盟,他们更看重东亚国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对俄国的威胁,相比起拥有近150万陆军的东亚同盟,美国的陆军不值一提。

  至于海军实力,德国人认为对付俄国那庞大的海军似乎并没有多大的用处,而且相比起身经百战的中国海军,美国海军的战斗力也很让他们怀疑。

  当然,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也知道这一点,不过他们很不是不想拉拢中国,只是相比起与中国保持了多年友谊的德国,他们在东亚的竞争力很弱,而且相比起德国他们更加的吝啬。

  德国已经在10月份的时候正式与中国开启出售太平洋殖民地的谈判了,而协约国拿出的还是轻飘飘的承诺。

  英法只好选择将重点放在美国,对东亚同盟方面,尽力让他们保持友好中立。

  在这种情况下,当中国宣布1913年11月时在南海附近海域举行一次联合军演,并邀请有意愿的国家前来观摩后,协约国和同盟国都派来了人。

  双方都知道这是中国在展示自己的武力,不过这也是一个摸底的好机会

  …………………………

  “将军,您看到周边中国人丑恶的嘴脸了吗?这几天我遇见的所有的中国军官见到我后都是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他们已经等不及欧洲陷入战火之中了。”

  维多利亚港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