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六三章 “英国今后将会习惯退让”_1889远东枭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报告都在英国外交部的档案室内吃灰,根本没人注意。

  所以,朱尔典不得不提醒外交部门他需要更大的权限并且与英国驻日大使馆配合,最终,英国外交部门同意了朱尔典的部分要求,让他先看看中国在东亚的底线在哪里。

  ……………………

  英国人主动寻求与中国谈判让王启文真正松了一口气,他知道这代表英国人最终还是将中德区分开来了。

  接下来英国人大概率要用香港,日本以及东南亚的一些利益来换取中国的绝对中立,最危险的时刻已经过去,接下来的谈判就容易许多。

  不过这场谈判王启文不会参加,而是先由外交部去谈判,当然这场谈判也不能太快,要根据唐绍仪在德国的情况来决定何时结束。

  而除了谈判外,中国的硬实力也必须要充分体现出来,与英国人打交道绝对不能全部寄希望于谈判,必须在场外也有足够的震慑,否则英国会后悔吐出这么多利益,然后马上翻脸不认账。

  所以在比起谈判,王启文更关心的是国内的工业建设,为了明确态度,在朱尔典请求就东北亚问题与中国谈判之前,王启文签署了命令,加大军队的弹药储存量。

  天津,江南,保定等地的军工厂也开始提高军火生产量,虽然比不上中俄战争时的产量,但是对于一个处于和平期的二流强国来说,这也确实够让人浮想联翩了。

  面对中国这样的举动,朱尔典心中是愤怒的,他认为这就是中国在示威,告诉英国人他们有能力用武力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但是他又不能表现出愤怒,因为与中国谈判这是英国人自己选择的,而更关键的一点是,美国人已经从唐绍仪访问德国和英国着急与中国谈判这一点中察觉到了可乘之机。

  根据英国外交部的判断,美国十有八九是希望中英谈判破裂甚至发生军事对峙的,这样美国在亚洲就会有浑水摸鱼的机会。

  而除了美国人,德国人同样在盯着中英准备开启的谈判,与美国人一样,德国也巴不得中英关系破裂。

  朱尔典事后回忆起这一阶段时承认,英国外交部门在谈判开始前没有想到,在远东问题上英国会受到这样的“屈辱”,被一个二流国家示威。

  而朱尔典也成了葬送英国在东北亚最后一点利益的外交官,这让他在之后备受指责,许多人认为他没有尽到一个外交官的职责,致使英国的国家利益被出卖。

  但实际上,这与朱尔典是否尽到职责并没与太大的关系,随着中国的国力和影响力越来越大,英国受到的挑战越来越多,这是他们必须要走的一步,而今后英国将会有更多的退让。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