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36章 冲击_重生东京黄金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集型的工厂慢慢外迁,以此来降低人工成本。”

  随着黄金时代的到来,截至今年霓虹人的平均薪资已经达到了300~400万日元每年。

  虽然一线工人可能稍低于这个值,但是也不差太多。

  所以日益上涨的人工成本,对制造业的负担也越来越大。

  而在未来几年因为泡沫经济的膨胀,人工成本还会大幅度的提升。

  到那时巨量的员工人数,所需要支付的薪资成本也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如此将更不利于企业压缩成本,缓解日元升值带来的出口压力。

  正是因为明白这一点,白川枫才决定未雨绸缪,提前布局海外。

  “优先外迁的工厂包括随身听、游戏机、高德玩具等,低技术难度的电子产品。

  它们的原材料能在当地解决那最好,霓虹这里只输出关键性的零部件。

  至于外迁的对象…”白川枫顿了顿,“华夏和宝岛为第一考虑对象。”

  制造型企业外迁至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市场,那是本能。

  同时一些原材料在当地解决,也可以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霓虹这里自己抓住核心技术即可。

  这一点大家都没有意见,但是工厂外迁的选址大家有些疑惑。

  “白川桑,宝岛那里还好说。但是华夏…是不是有些太激进了?”

  虽说霓虹和华夏正常邦交化已经十多年了,但是彼此毕竟属于不同的思想形态阵营。

  尤其是冷战期间,这样做米国爸爸那里真的没有意见吗?

  白川枫很是无所谓的笑了笑,“关于这一点诸位完全可以放心,别忘了华夏和米国现在都处于蜜月期呢。”

  正是因为冷战另一方,阿苏的存在。华夏才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能和阿美和谐共处。

  这两方现在不仅处于蜜月期,甚至开展了很多军事技术上的合作研发。

  没错,你能想象吗?在80年中代,华夏和米国在武器上可是有合作的。

  著名的和平典范项目,囊括的范围非常广。

  七爷、八爷的改进,多用途直升机研发,甚至快递项目都有。

  这放在二十一世纪简直不敢想象,但在魔幻的80年代,它正在发生。

  这些事报纸上都有报道,白川枫这么一说,众人仔细一想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白川电器只是做一些电子消费品,又不是什么机密,根本不用担心这些事。

  更何况又不是没有先例,白川枫随口就能例举一大把。

  “在华夏成立工厂,并不是一件了不得的事。

  松下、东芝、日立,它们在70年代就进入了华夏,我们白川电器已经够晚的了。”

  知道松下在华夏东北建立的是什么工厂吗?电机厂!

  真要论敏感度,这玩意可比白川电器的随身听、游戏机要敏感多了。

  当初伟人来大阪的松下工厂参观,见到那一排排的现代化机器。

  伟人握住松下幸之助的手感叹道,“松下老先生,你能否为华夏的现代化建设帮点忙?”

  83岁高龄的松下幸之助当即允诺:愿为华夏实现现代化提供协助。

  于是第二年松下幸之助就应邀前往华夏考察,那时候华夏在霓虹甚至还没有大使馆。

  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松下在东北建立了后来的电机工厂。

  此后东芝、日立等企业,也纷纷在70年代末进入华夏,开展合作。

  所以这时候白川电器决定进入华夏,比起老牌企业已经晚了一步。

  “华夏的人口太多了,其本身在未来就是一个潜力无穷的庞大市场。

  现在那里人工成本低,原材料价格低,非常有利于我们缩减生产成本。

  另外除了随声听,我们白川电器还将在当地生产收音机等产品。

  前者用来出口,后者用来在当地贩卖。相信经过了几年的发展之后,华夏本身就会成长为我们的另一大市场。”

  除了外迁现有的工厂,白川枫还决定在华夏投产收音机等“老古董”产品。

  它们的潜在客户,就是东南亚正处于发展期的国家。

  如此白川电器既可以降低自己的生产成本,减轻出口压力。

  同时又可以培育东南亚市场,哪怕只是利润相对薄弱的收音机等产品。

  至于白川枫为什么有自信能进入华夏市场,真以为他那一趟大使馆是白去的?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