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七十五章:蔡氏_犁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同。

  汉室常有自己募兵之举,但泰山军的所有兵源补充都由军府的征兵司来负责。

  在张冲的要求下,泰山军的兵力来源是以护田兵为核心,以兵募为主体,以降兵为补充。

  护田兵自不用多说,是张冲在泰山时期就开始建立的。这些人算半脱产的武装,虽然也负责耕作,但多数时间用来军阵训练。

  最早的护田兵到现在至少已经有四年了,两年一轮番,也轮番两年了。可以说,在泰山军的后续战事中,最大的后劲来援就是这些受了田土的护田兵。

  他们忠诚有战技,将会越来越成为泰山军的主体力量。

  而在护田兵的征募上,张冲设计的是一府出兵十兵。

  何为一府呢?也就是在某地,凡十个聚落就为一府。这些聚落通常在百人左右,护田兵也在十人上下。

  换句话说,从护田兵上募到五军校尉部,是十人选一个。这样既能优中选优,又不至于损耗地方的武备力量。

  这些一府的十兵就将会作为最基础的作战单位,也就是什。这个什从训练到分配都是一起的。

  这么做的原因就是现实因素的考量。

  从语言上来说,十个聚落之间的语言和人际关系都是熟悉的。所以这十人之间在平时就有联系,也更知根知底。

  所以这些人到了野战军也更加有内部凝聚力,能在战场上成为一个最基础的作战单位。

  护田兵是乡下人口,而所谓的募兵,是对于城市人口而言的。

  泰山军现在治下的城市已经不少,而城市中大量的浮浪或者贫苦不愿意迁居乡间的聚落,多数都参军了。

  这类的兵源就是募兵。募兵的单位也是按照所在城县的,泰山军在战时的时候会征募很多这些当地兵,因为更容易获得当地支持。

  比如关羽军入巨鹿的时候,就征募了本地的穷困补充战事损失。这类兵的训练既不及降兵,也不如后方的护田兵,但却在稳定地方上有巨大作用。

  不过这类兵在大军屯驻后会历经多次汰减,优秀者留军,余者服役结束遣发回家。

  泰山军的野战军中还有一个特殊的兵员,就是胡兵。

  这部分主要在十营突骑中存在。

  不可否认的是,汉人善骑者毕竟是比较少的。以往泰山军的骑军卒来源是原先的铺递、骑奴。

  比如去年张冲在雪夜袭朝歌的时候手下的小骑奴韩岗就是这种成分。但这类人即便在汉室也是少部分群体,不足以构成泰山军大的军事骑团。

  而在河北,除了优秀的汉家良家子骑卒外,有不少杂胡,如鲜卑、乌桓等。泰山军最早吸纳的胡骑都是战时的俘兵,比如在几次与幽州突骑的战事中,泰山军就吸纳了不少优秀骑卒。

  后来泰山军扎根河北后,一些羁縻的胡人部落时常有活不下去的胡人投军,这又是一部分补充。

  对于胡人来说,他们也习惯于投靠汉人势力来生活。因为在过去,汉室有事就征发他们讨逐探候,无事就让他们在境内放牧。

  不过不论是军中存在的华夷之辩,还是张冲对历史的警惕,都使得胡骑在突骑中的占比并不高,只能算是一种额外的补充。

  泰山军真正想要获得优秀的骑卒补充,还是得等到拿下冀州北部和幽州。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