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13章 311黄月英:计口授田(求订阅月票)_三国之我为丞相搞后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虽觉得黄月英这想法有些大胆,但一想她平日所作所为,无一不是胆大到极点的事儿,众人也便释然。

  再者,黄月英说的不无道理。

  历朝历代,天下都会乱。

  夏至商,商至周,周又至秦,而后前汉,再到如今。

  每每到朝代更替时,皆是民不聊生,百姓苦难。

  而且,黄月英也只说是改良授田制,而不是全然否定。

  “阿楚想要如何改良?”作为县令,庞山民仍是第一个发问的。

  黄月英笑了笑,如今的天下,绝对是地广人稀,所以给百姓授田,完全可以大方一些。

  至于以后,人太多了……田不够了怎么办?

  外头还有那般多田地呢!怕啥?

  再说了,如今……世家手中,怕是还有着大量田地。

  “计口授田。”

  “计口授田?”众人不解。

  “丁及男年十八以上者,人一顷,十亩为永业,永业之田,可传子孙;二十亩为官授,人死后则归还朝廷或官府,七十亩为口分田,可树以榆、枣、桑及所宜之木,死后归还官府;老及笃疾、废疾者,人四十亩,妇四十亩,当户者增三十亩,皆以十亩为永业,二十亩为官授,余者为口分。”

  “也就是说,”庞山民理解了一下,“例如阿楚家中,伯父可授地一顷,十亩为永业之田,二十为官授,七十亩为口分田,伯母可授地四十亩,其中十亩亦为永业田,二十亩为官授,十亩为口分田?又因伯父为当户者,可再赠三十亩,又是十亩永业,二十亩官授?”

  黄月英点点头,“是,也就是说,共计三十亩永业田,四十亩官授田,八十亩口分田。”

  口分田,主要用来种树什么的,不算耕地。

  相反,永业田以及官授田,加起来就有了七十亩。

  “那孩童出生,又该如何计算?”黄寅接着问,“例如阿楚家中,阿楚如今十六岁,何时分田?又分几亩?”

  “民始生为黄,四岁为小,十五为中,二十为丁,六十为老。十八及以上,可授田。”黄月英解释着。

  也就是说,不论男女,都是到了十八岁能分田地。

  其中,不论男女,都有十亩的永业田,可以传至下一代。

  “那,待女子日后成婚,这四十亩地,当至何处?”黄寅想了想,又问。

  因为成婚生子,是两个家庭的事儿,若是女子亦授田,待得女子出嫁,这田是留在娘家,还是带去夫家呢?

  “可带永业田至夫家,余者皆留。”

  既然永业田名为永业田,那就该随着人走,这也是女子日后的立身之本,而官授田和口分田,却相当于是女子对父母这么些年养育之恩的报答。

  “如今女子,十三四五成婚者,大有人在……”庞山民摇头,“又当如何计算?”

  “依旧按照方才所说的。”

  庞山民便点了点头,但还是皱眉,“这般分下去,总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