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1章 冷月的激动_瞎琢磨修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1章冷月的激动

  此山共有三十六座翠峰,八个大洞,七十二个小洞,林林总总一百零八个景点。

  金梓鸣顺着沿途的标识,不疾不徐地在山间小道上漫步,用了近三天时间。

  先后参观了上清宫、天师洞、老君阁、建德宫、天靖阁和全真观等著名景点。

  从前他也曾去过一些道观,但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在一座道教名山中系统化地研究道藏精华。

  每至一个道观,他都会仔细辨识那些题字,翻阅观中免费提供的典藏,尝试去领悟前人的智慧结晶。

  最终,他认为道家的三个观点可能对自己的修行会有所启发。

  第一是“守一”,这是道家对于宇宙万物的根本认识,与“道生一”相合。

  守一即为守道,让人不能过于执着于琐碎的外事外物,而应守住整体。

  自己的鲲之势,所展现的就是肉身、神魂和元气等的高度统一,在力量上体现的也是一种整体势能,如果拘泥于鲲在某个部位的用力技巧,便很可能跑偏。

  第二是“虚静”,所谓“虚静坐忘”,对自己的打坐吐纳和深度入境应有帮助。

  “见素抱朴”是对外物的漠视,而虚静则是对自我身心的漠视。

  基本要求是“致虚极,守静笃”,“极”和“笃”都强调要坚持“守一”。

  道家认为可以“老夫丧我”来实现,也就是通过“心斋”,而达到坐忘。

  这与金梓鸣的体验是一致的,打坐和入静可以把自身变为一具“空壳”,待将这层“壳”都炼化掉,便能彻底化为虚无,他的上丹田不就是这样练出来的吗?

  第三是“逍遥”,道家追求的是“逍遥无碍”,金梓鸣所追求的大自在实际与此同源,而他想要的“不羁”,应该是其中的一个阶段。

  修道是一种内敛,但绝不是走向封闭,恰恰相反,内敛的结果是要走向开放,走向逍遥。

  道家驱逐“小我”,乃是为了走向“独与天地精神而往来”的“大我”,表面上的封闭、退让,最终却指向心灵的开放和精神的自由。

  在无碍的逍遥境中,人不再受时空的禁锢,而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逍遥于宇宙万象之中。

  这恐怕是修真界超脱境前辈的写照吧?

  他不禁自嘲一笑,自己一个筑基小修,想这些未免过于遥远。

  不过,道家在这个阶段所提倡的“不期然而然”,却是遭遇突破瓶颈时的好办法。

  不着相,突破不了就暂时忘了它,先去专心做别的事情,说不定反而能峰回路转。

  金梓鸣的思维继续发散,甚至想起自己魂牵梦绕的那位仙子,她来自逍遥道院,看来这“逍遥”二字,也是出自道藏。

  当金梓鸣游览“七星洞”时,出现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

  走入这个小洞,冷月刀忽然发出颤抖,金梓鸣的神魂甚至能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