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五十一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_六零国营小饭馆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花儿愣了半晌,算计一番,还是不明白,问徐樱说:“咱有碗筷,为啥还要重新做啊?”

  “我猜樱子是想跟别的饭馆儿分开吧?”

  方遒正好出来,听到了就问。

  杨花儿还是不太明白。

  方遒就解释说:“我去过省城的面食馆儿、林香斋、鸿宾楼,他们店里用的碗筷跟咱们的都不一样,不是这种白的,是上面印着字儿的瓷器。”

  而瓷器的价格高,定做难,重新定做肯定是一大笔钱。

  木盒子编筐就便宜多了,村儿里的匠人就能做,只要他们定肯定有的是人愿意接活儿。

  这样他们就能用最低的成本达到和省城大饭店一样的效果。用徐樱的话说就是打招牌,做宣传。

  杨花儿一拍巴掌,高兴的说:“明白了。这样呢也能给咱冬季套餐做个宣传,大伙儿以后只要看到木盒子,就能想到这是纪家饺子馆儿的套餐!”

  徐樱满意的点点头。

  她和杨花儿真是越来越心有灵犀。

  方遒倒是还没听过“季节套餐”这个概念,只是想起从前看过一本不知谁在东亚的游记里提过,国外某地讲究尽量发挥食材本身的味道,会推出‘季节限定’餐,因那个国家喜欢吃冷食,亦是用木盒子盛放方便的餐食,且有各种各样特色,如怀石、和牛、寿司料理等。

  他不知道徐樱看过那本书没有,但她这想法倒是恰恰契合了那种概念,同时还解决了饺子馆儿进货问题和成本问题。

  这就像他爹给他讲当初他在饺子馆儿里吃饭时候的概念一样,徐樱都是在尽力发挥食材本身的力量。

  方遒心里感叹,她可真的是个好厨子!

  也……是个好朋友。

  因为她有一双能勘破表象的眼睛,既看得懂食物,也看得懂他。

  方遒想的入了神,倒不知杨花儿早被徐樱这想法带的兴奋不已,她还说:“这以后冬天有冬天的,夏天有夏天的,既省的你三天两头的想新菜,又给大伙儿个期待,吃了冬天的就想,那春天有啥呀?吃了春天又想夏天,夏天想秋天,等到冬天咱们再换一套,让他们天天想天天念!”

  徐樱点点头:“不过招牌菜不能动。”

  “这个我懂,咱们店的招牌嘛!”杨花儿于是先把要定木盒子的事儿列在“待办事项”第一位。

  然后就是仔细研究菜单。

  这事儿需要陈芳芳和聂绣儿都参与,于是方遒虽然仍旧想听,还是自告奋勇的继续到后厨帮忙去了。

  外面几人都是说话做事干净利落的,没多久菜单就商量妥当了。

  徐樱听杨花儿几个的建议,改了几道过于时髦却不大实用或者符合本地人的菜,又听陈芳芳的建议,多加了一套贵一点的套餐,两套一起卖,哪个好留哪个,且韩萌萌后来采购回来,还提了个:“刚开始咱们给便宜点儿,还设个自由投票,让大伙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