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934章:花心的理由_华娱之别样人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好复杂的选择题;

  一直快到六点了,孟轻舟还没想好,陈雨琪的微信又来了;

  “蜜姐和丫丫姐请薛导吃饭,茜姐和小骨姐去做SPA了,这下放心了吧!”

  这情报工作做的,比007还细致,老孟纳闷了,陈雨琪是怎么打听的,难不成在小狐她们身边放了间谍?

  “你先进去,我一会到!”

  有时候孟轻舟也不得不佩服郭巨人,就那么三抄两抄的,不仅成了名作家,还堂而皇之的进了影视圈,关键是人家还取得了很多专业导演都没有的成绩,不愧是人小志气大的现代版;

  在中国,有个神奇的现象,只要犯同一个错误的人足够多,那这个错误就不再是错误,而变成了中国特色。

  孟轻舟在中戏的时候,曾经被老师问到“你们觉得电影是什么?”,一帮表演专业的同学递交的答案里无非能提取出来几个关键词:艺术、创意、概念、情怀、故事、技术——技术!

  而在一帮学导演的学生看来,技术在电影中的地位,相比于前面几项已经很低了。

  “导演的定位是艺术家而非技工,导演的工作是创作而非堆砌器材”这句话就常被我拿来警醒自己和身边的人。

  导演对技术的追求应该是属于一个基础的,地基般的需求,或者说,在和电影相关的元素里,技术大概就是离艺术最远的词了。

  但当时刘闵慧给出的答案让很多同学都记忆犹新;

  “我希望你们从业了以后还能坚持你们刚才说的答案”她说,“因为从现在来看,中国的电影有且只有一个核心,这个核心不是你们说到的任何一点,而是钱。电影不是为艺术拍的,而是为钱拍的,衡量一部电影的不是口碑,而是票房。始于钱而终于钱,这就是中国电影。”

  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惊讶的并不是中国电影的核心是金钱,而是惊讶这项被艺术院校一直认为是潜规则的东西已经被堂而皇之地被放在了台面上;

  《小时代》这部片票房会大卖,业界不少人在得知郭巨人的这部小说要改编成电影时就毫不怀疑,甚至连片子会用帅哥、美女、奢侈品这些元素来吸引观众也都猜了个八九不离十。

  片子本身的质量,在导演专业的人看来,是彻头彻尾的垃圾。

  而这部导演一栏赫然挂着郭巨人的电影实际究竟是不是他导的,在无法求证之余众人只能表示深深的怀疑,因为片中的构图剪辑分镜,甚至两个长镜头的调度,显然不是一个没有接受过正规导演培训的人能够驾驭得了的。

  当然,并没有明文去规定导演在片场具体要从事什么工作,所以镜头设计可能全部都堆给了摄影,调度设计可能全部由副导搞定,导演中心论这种没用的思想,在中国特色电影产业下,也被自然选择般淘汰。

  但除了这些,这部电影真正带给我们的又是什么?

  在肆意的花式营销之后,意淫和浮夸的故事,缺乏逻辑的情节构建,平面而脸谱化的人物塑造,观众认同感的缺失,矫揉造作的对白绝望地企图缝补支离破碎的叙事,以及——一如既往的——根本不会演戏的俊男靓女。

  大家想一想,这些元素可以套用于国内大部分叫座不叫好的电影当中:《西游降魔篇》、《同桌的你》、《富春山居图》用的又何尝不是相应的套路。

  国产片近几年的发展可以被类比为“食客品味决定餐馆水平”,制片人导演们绝对知道什么是好的电影,但他们仍然可以毫不犹豫地为了那数量众多、审美拙劣的观众去扼杀那些好的电影。毕竟,有品位的人在中国这个大环境下实在占少数,得罪他们的代价小。

  何乐不为呢?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