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018章:十年_华娱之别样人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傻逼的boss怎么就这么难!!!

  希望如果有续集的话,孟轻舟能够取长补短,搞个真正的没有短板的工业大片出来。

  最后说句实话,中国观众应该跟中国球迷差不多,是世界上要求最低、最宽容、最有耐心的观众了,但凡电影表现出一点进步的诚意,观众就恨不得把它捧在手上虔诚地焚香……

  今年是中国电影特效爆发的一年,前有《捉妖记》破纪录,现在又有两版《鬼吹灯》电影,两个版本都陆续与观众见面,不虚晃不五毛,还各自有惊喜有侧重,应该说这一年是中国电影人为观众带来惊喜的一年,后面的票房数字更值得期待。

  《智取威虎山》《捉妖记》出以后,被反复安利的一点就是:一部视效片里最难的是什么?

  标准回答:是生物,是接触,是和生物接触;

  其实很多国际特效大片,由中国特效师制作的就有很多,比如《速度与激情》系列、《权利的游戏》、《环太平洋》等,幕后制作全是一帮中国特效小伙子和姑娘们,他们都服务于国际大牌特效制作公司,因此国际大片的特效制作都有他们的参与,这就是真实的“国际水准”。

  但是有人会疑惑:那这些国际特效大片和国产影片用的特效师是同一帮人啊,区别这么大,问题出在哪儿呢?

  首先,国内外导演的拍摄理念不同,也可能是制片人理念的问题。运用特效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这个问题放在国外,给到的答案是为了增强视觉冲击力,更大程度的还原甚至超越现场本该有的效果或者让观影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总之,是为了提升影片整体制作水准和视觉品质的。特效总监是跟随拍摄的,实时对拍摄呈效进行指导。

  那么,这个问题放在国内呢,更多时候给到的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呃,省钱,你懂的

  拍一个飞机坠落的场景,你说弄了个1:1的飞机模型出来一个效果,花了100万,可是做特效的话需要150万,即使特效出来的效果更好,那也会PASS掉。

  只有做特效80万就出来一个效果了,那么哪个效果更逼真、更具震撼,似乎不再是重点,就用特效吧。

  特效行业是个“一流艺术家+一流技术员”完美配合才能出效果的行业。说白了,特效师只负责实施部分,把想法呈现出来,让想法变成现实。再炫的特效需要一个想法作为基础,这也是前提。效果是技术层面的东西,想法是思想层面的东西。

  可以说国内特效人员的技术是可以达到国际水准的,但是“视觉想法”导演给不出特定的高度,那么美轮美奂的画面就达不到效果,因为你本身要求的就是一个“鸡窝”,我怎么给你弄一个“凤巢”呢?这不是能不能做出“凤巢”的问题。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