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二十七章巨款_大风起兮云飞扬之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广州立刻被蜂拥而至的百姓挤爆了门,南洋的商人在得知这一消息后也在询问能不能买。为的就是早一点买到建设债券,一贯钱(一两银子)就能得到二十文的利息,虽然看起来不高,但却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反正铜钱(银子)放在家里也是放着,还不如换成债券吃点利息。而且朱厚炜还承诺。无论铁路和上海建设情况如何,这些钱皇家曙光银行都会还给大家的,所以不用担心钱打了水漂的问题。

  当然了,以上都是些普通百姓的想法,他们人数虽多,但手中的掌握的财富有限,真正赎买建设债券的主力军,却是刚刚发展起来的新兴工商业主们。

  相比只想吃利息的普通小民,工商业主们的想法要复杂的多。铁路建设与上海这个新兴城市的修建,不但加快产品的流通速度降低运输成本,不管是人员流通还是商品流通用铁路都是极大地方便,对时间就是金钱的商人来说那是原来想都不敢想的事。上海这座新兴城市一旦建成,那就是大明外贸商品出口的最大集散地,一百年后上海这颗东方明珠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商品进出口、码头泊位、人口的特大城市。商品外销受到影响,无数与出口商品相关的工商业将受到影响,甚至产生了商品滞销的现象。

  一个产品的销售受到影响,与它相关的各个产业都会受到影响,这就是所谓的产业链,牵一发而动全身。也正是因为如此,大明近三分之一的商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都急切的希望大明铁路和上海早日建成。

  在这种想法下,又知道建设债券就是朝廷为修铁路和建上海做出的筹款之举,所以无数商人慷慨解囊,无论平时对手下人多么吝啬的商人,这时也会表现出自己大方的一面,拿出珍藏的财物换取建设债券,因为这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当然了,商人们之所以有如此高的觉悟,也有报纸的详细解说有关,否则以现在大明商人的文化水平和大局观,恐怕能有现在一半的人购买债券,就已经算是奇迹了。

  不管无论人们是出于什么目的购买建设债券,朱厚炜筹款的目的总算是达到了,第一期发行的两千万两建设债券,很快在几天内被抢购一空,之后不得不又增发了一千万两,却也顶不住大明有钱人的需求,当朱厚炜还想再增加发行的时候,王鏊和户部尚书周洪谟来朱家庄找到了他。“蔚王殿下,千万不可再发行建设债券了,否则恐怕日后咱们户部可还不上啊!”户部尚书周洪谟一见到朱厚炜,立刻一屁股坐在椅子上,苦着脸叫道。

  “周尚书说的不错,钱多了虽然是好事,但殿下你给的利息也太高了,三千万两白银的几乎都快抵的上一年的税收了,算上两厘的利息,也就是最后要多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