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六十一章钟楼_大风起兮云飞扬之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按照朱厚炜的规划,以后只要是人口超过一万人的城市,都要建立钟楼一座。

   这天,蔚王府左长史严嵩正和来青岛处理海通城出兵事件的兵部郎中刘大夏走在青岛的道路上,突然听到钟塔铛铛的报时声音。刘大夏(1437年1月31日-1516年6月29日),字时雍,号东山。湖广华容(今属湖南)人。明代名臣、诗人。刘大夏举天顺三年(1459年)乡试第一。天顺八年(1464年),登进士第,授翰林院庶吉士,历兵部职方司主事、郎中、广东右布政使、户部左侍郎、右都御史等职。弘治十五年(1502年),升任兵部尚书。刘大夏深受明孝宗宠遇,辅佐孝宗实现弘治中兴,与王恕、马文升合称弘治三君子,又与李东阳、杨一清被称为楚地三杰。明武宗即位后,刘大夏屡疏请辞,以太子太保衔归乡。刘瑾专权时,被罚戍肃州。正德五年(1511年),遇赦返乡,旋即复官致仕。正德十一年(1516年),刘大夏去世,年八十一。追赠太保,谥号忠宣。

  刘大夏这次来青岛主要是奉朝廷的命令查看对朝鲜的备战和青岛水师的情况,刘大夏的刘家代表着北京大多数官员家族在工商业中的利益。刘家顺势还攀上了朱厚炜这辆快车,要把生意做到青岛来。

  刘大夏带着家里的亲戚进入青岛,朱厚炜让严嵩出来迎接招待。

  严嵩停住了话茬,仔细听了一会,说道:“刘郎中,现在是下午四点,也就是申时中了。等到那时针转到四十的位置,也就是再过三分之一个时辰,我带你去青岛提督府。”

  刘大夏愣了愣,问道:“这钟塔竟能精确到三分之一个时辰?”

  严嵩笑道:“这钟塔能精确到一百二十分之一个时辰。二十分钟便是六分之一个时辰。”

  刘大夏咋了咋舌,摇头说道:“蔚王殿下这钟塔的发明真是神乎其神,刘时雍佩服得紧!这青岛真是没有白来,时雍又长见识了。”

  严嵩说道:“这钟塔确实妙不可言,原先我每天看天微微亮就起床,起床进食后看书一个时辰,然后才到蔚王府去坐班。但是看书这事情难以把握时间,若是看到妙处,不经意间几个时辰就过去了,总是误了时间。”

  “有了这钟塔后,每天早上七点开始看书,看到九点看完,便到参谋部去坐班,再不误事。”

  “以前王府的用餐时间乱得很,食堂每天开饭的时间都不固定。有些人搞不清时间怕去晚了,吃饭时间之前半个时辰就到食堂去等饭,浪费了大把时间。我有几次搞不清楚时间,到食堂去晚了,结果食堂已经关门了了,只能饿肚子。”

  “以前没有钟塔,和别人约定事情,弱势一方往往需要提前去等待一段时间。有了这钟塔,时间上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