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0章 互市贸易的物资_家兄朱由校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到了弘治年间,朱佑樘再次明令各府州县建立社学,并以江南为例、规定民间幼童年龄在15岁以下者,应送社学读书,这便是最早的强制义务教育。

  有记录的明代社学一共1438所,几乎保证每个县都有一所社学。

  这还是有记录的,很多还是没有记录的,因此到了正德年间,明朝小说行业开始步入正轨,在晚明进入巅峰。

  因此、在明代会读书写字并不奇怪,只不过碍于社学不足,大部分百姓还是需要交钱,才能让自己的孩子读书。

  所以,如武功三卫这样的工匠,身后保不准是有不少读书人帮衬的。

  朱由检也没有什么责罚他们的意思,招呼他们仔细研究后,便叫人带了他们下去了。

  只是等他们下去后,朱由检想起了社学的事情,因此对曹化淳道:

  “九边子弟遗孀,和养济院孤儿的事情,办的怎么样了?”

  “正要和殿下您说这件事。”曹化淳行礼道:

  “一个半月过去,勖勤宫派出去的太监,一共带回一万六千四百余人,其中大部分是死战将领、兵卒的遗孀,父母,孩童则是十六岁以下者共一千四百二十七人,孤儿两千人整。”

  “奴婢这边,把他们安排到了东边二十四里外,在那里划了四万亩田地给他们,并派工匠和人马为他们修建了十二个村寨。”

  “三千多人?这么多?”听到曹化淳的话,朱由检微微皱眉道:

  “我不是记得,北虏已经多年没有叩关了吗?”

  朱由检记的很清楚,由于明朝后期逐渐开始册封蒙古人,并且开始互市,因此蒙古人和明朝之间的关系已经开始逐渐缓和了。

  这样的缓和就是自万历四十四年开始,蒙古人便基本上不会南下劫掠。

  如今已经是泰昌元年,广义上又是万历四十八年。

  四年的时间,不太可能有这么多孤儿啊……

  不过朱由检还是太依赖前世的记忆了,那曹化淳对他解释道:

  “萨尔浒一中,经略杨镐调遣了九边各地的兵马,这些孤儿大多是蓟镇和辽东、还有宣府、大同战死兵马的孩子。”

  “嗯……”听到这个解释,朱由检稍微理解了。

  不过这么多孩童和迁移而来的人,要吃的都是御马监的粮食,直到来年秋收,他们才会按照御马监的规矩,交粮四成。

  因此朱由检便再询问道:“粮食拨发了多少过去?”

  “回殿下、拨了八万石粮食,还有不少修建屋子的木料。”曹化淳先是这么一说,但紧接着又说道:

  “殿下、目前昌平一带的荒地已经发完,只剩下怀柔和密云的了。”

  “这么快?”朱由检倒是没想到这么快就发完了,但曹化淳解释道:

  “入伍者全家都分到了田,如此便按人头、一人发一亩,一共下去七万亩,之后这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