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8章 海纳百川_家兄朱由校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于他的问题,戚金也不紧不慢的解释道:

  “在行军途中,要是有事需要暂停三五天或一段时间,除了安营扎寨布置工事之外,还要在营寨外一二里距离内修建烽墩,作为明哨预警。”

  “看到有敌军来攻寨,按照人数点燃烽火,一般十人点小炬火、一百至二百人点大炬火、三百至四百人点两个炬火、五百至一千人点三个炬火并照此增加。”

  “如果敌人来攻寨时,遇上大风沙天气,能见度低,那么主将就会三令五申不得各部出寨应战,主要是避免出营后各部被风沙阻碍无法配合,被敌人用骑兵挨个击破。”

  “这时候各部只能坚守营寨,用弓弩火器射击,然后挑选精锐骑兵,悄悄出营寻找敌人后背攻击。”

  “等到了敌境,要是地理不熟,就需要寻找当地居民作为向导,有时候找不到居民也会让俘虏充当。”

  “但为了避免这些人提供虚假信息,不能只听一人所言,要多多寻找,然后把这些人分开询问,看最后提供的信息是否一致。”

  “嗯……”听到这解释,朱由检想了想,记下后再度询问道:

  “我还有一些问题,俗话说“一人过万,无边无际”,行军时,数万乃至十万大军甚至能长达数十里。”

  “若是领数万大军出征,如何保证各部调动正确、得到的信息不会有误呢?”

  朱由检的这个问题,是经过考虑才问出来的。

  大明朝由于和北方蒙古陷入上百年的治安战,因此将领虽然名义上有数万大军,但实际上他们往往只携带数千部队出征。

  这样的治安战就导致了,很多时候,明朝的小仗打的有声有色,到了数万人的大仗就是一团糟。

  整个万历年间、有能力指挥数万人野战的只有寥寥数人,分别是李成梁、李如松、戚继光、麻贵、李化龙等人罢了。

  天启年间、更是连一个能指挥数万大军野战的将领都没有。

  熊廷弼虽然不错,但主要是防守,以守为攻。

  戚金不一定可以、但他在蓟镇从军时,见过戚继光的指挥,而戚继光以车兵三万野战,正面击溃三万蒙古骑兵,自然会兵团级别的指挥。

  果然、朱由检一开口询问,戚金就沉默数秒,随后道:

  “末将没有领兵数万的战绩,最多也就是领兵万人。”

  “不过如何领兵数万而不乱,甚至能进能退,这点末将的叔父告诉过末将。”他解释道:

  “由于队伍距离过长金鼓不相闻旗帜不可见,只能依靠塘骑或士兵言语传递信息,而塘兵有二十四层,层层传递很容易出现错漏。”

  “因此、早年在蓟镇时,叔父的规定是传递信息不可废话连篇需精简重点,内容不能超过三句,然后层层传递。”

  “传递的时候还要复述一遍确认,然后回答“知道了”继续向后传递。”

  “嗯……”听到这话,朱由检点了点头,没有想到戚继光是用这么简单的手段传递消息。

  这样的传递、远比大军使用旗帜旗语要高明,简洁。

  不过这简洁并不代表简单。

  有的东西看似简单,但实战起来却很难,因为他需要高纪律和意志的军队。

  说白了、古代军队是达不到后世军队的纪律和意志的,稍微精锐的军队,三天操练一次已经算是精兵了。

  便是明初、三日一操练的军队已经算不错了,到了明末,十日一操练都属于尽忠职守了。

  然而戚家军在这样的时代中,却能坚持每日一操,堪比后世的强度,自然能将军令坚守。

  “一切还是得看训练啊……”朱由检叹了一口气,而后继续眺望起校场下的大军训练,久久不语……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