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83章 后记(三)永昌新政_家兄朱由校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钟声响起,乾圣二字彻底成为了过去,而他们迎来的是代表永昌皇帝年号的永昌元年(1690)。

  新的一年,在正旦朝会上,永昌皇帝朱和垠向百官下达了自己在新年的第一份旨意。

  考虑到地方大学的压力,朱和垠决定在每司治所所在,各自设立一所大学,两京增设一所。

  在此之前,大明拥有大学的地方仅有南、北京,以及昆明、广州、旧港、成都、武昌、南昌、西安、沈阳八府所代表的八个行省。

  旨意下达后,十所已经存在超过十年的大学被分配出七千余名教习,分别派往没有大学的二十五个省、司。

  至于两京所分出的两所新大学,则是被称为北平大学和金陵大学。

  这两所大学与曾经的十所大学被称为大明“十二大”,而剩余的二十五所大学则是被称为“小二五”。

  大明中学毕业的学子,都以入学“十二大”为目标,其次则是进入“小二五”。

  四月,皇帝再下新旨,免除小学、中学书本费。

  五月初五,皇帝与内阁、六部、都察院、五军都督府平台对诏,对大明所存在的“贪腐”、“均田”、“三冗”等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此时的大明虽然经过天启、乾圣年间的多年严抓严打而吏治澄清,但许多官员年轻时尚且可以自制,年老后不免贪恋权位。

  加之官员之间往往会形成姻亲而沆瀣一气,在选人选才上偏向于己方家族和姻亲家族子弟,因此导致朝廷行政效率低下,官僚机构庞大而臃肿,各级官员缺乏进取心,“冗员”问题十分突出。

  不仅仅是庙堂和地方衙门是这样,军中许多没有实力的人也被推上了军官将领的位置。

  北昆仑之战中,尽管明军打的十分出彩,但那是仗着武器犀利。

  如果仔细观摩军报,那就不难看出眼下明军的基层将领指挥问题严重,这也是李定国在战后提出的问题。

  只是当时的朱慈燃已经病重,他虽然有心处理,身体却不再允许,因此才拖到了现在。

  此外,从天启到永昌年间,大明的经济和耕地面积虽然不断的在增长,但相比较土地增长的速度,贪官污吏贪墨均田的速度却更快。

  自上次清查隐田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十四年的时间,过去十四年里,大明的纸面耕地数量仅仅只增加了四亿亩,平均每年不到三千万亩。

  反观从天启三十年到乾圣七年,大明耕地增加八亿亩,平均每年也接近三千万亩。

  要知道,大明的拖拉机全面推广是直到乾圣五年才完成的,按常理来说,耕地开垦的数量应该要比之前多才对。

  这样的数据,不得不让人怀疑底下的人到底在干什么。

  如果均田落实不到位,那么以现在百姓生孩子的速度来看,一旦作为资产的土地不够养活一个家族,那农民逃亡就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