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76章 番外(二十四)亚欧战争_家兄朱由校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由校怼了回去,只因为这三人未能拓土,也没有能够彻底安内。

  另外,朱由校还为三位祖宗安排了位置,其中朱元璋居最高层,朱棣居第十层,朱见深居第八层。

  见皇帝这么安排,群臣们也大概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合着这天阁看上去是为了先皇帝们修的,实际上是为了彰显您自己的功劳修的啊……

  了解了真意过后,百官们也不再开口,毕竟谁都知道皇帝今年已经六十岁,远远超过了大明历代皇帝的平均寿命水平,谁也不知道他的时间还有多久……

  天阁顺利开工,工人们在哈剌温山顶齐王钟楼后面开辟出了可以修建天阁的场地。

  他们将水泥、碎石子、生铁棒、河沙等物运到山脚,随后用木板拼凑成为履带,随后用十台拖拉机的拉力来拉动货物前往山顶。

  好在前往山顶的路并不陡峭,因此节约了不少人力。

  也就在天阁轰轰隆隆修建中的时候,户部尚书沈廷扬交出了年末汇总的文册。

  由于大明的各种政策都与户籍本挂钩,因此在军队、兵马司、衙役和官员们的多方合作下,每年的户籍、田亩数量都不会差距太大。

  不过,由于去年爆发的“北倭南缅”事件,大明的人口、耕地数量罕见没有增长太多。

  截止天启四十五年腊月十五,大明有人口两亿八千八百余万,仅增加一百二十四余万新增人口。

  田亩数量上,大明耕地面积突破十五亿亩,但比去年只增加了一千五百余万亩。

  唯一值得一提的是,经历了去年和今年的动乱后,大明朝汉民占比达到了九成五,在瀛洲和麓川、恒河这三个行省,汉人占比也分别达到了七成、六成五、七成五的占比……

  腊月二十七,历经三朝的老臣,代国公孙传庭病逝家中,终年七十三岁。

  皇帝闻讯后,为其辍朝三日,按亲王礼赐祭葬,追封振武王,谥号“忠武”。

  其长子泰西布政使孙秉文袭代国公,次子旧港总兵孙引之被封振武伯,其余子嗣皆获正三品昭勇将军散阶。

  消息传往诸藩后,史载“齐王哀,是夜垂泪,宫中斋戒十日”。

  天启四十六年正月十八,齐国定兴侯孙应元卒于家中,终年七十二岁,齐王为其辍朝三日,以国公礼下葬,谥号“武穆”,其子孙长兴袭定兴侯爵。

  消息传回大明后,皇帝朱由校为孙应元,以及之前已经去世的满桂二人追封为定兴王、宣化王。

  二月二十,齐王朱由检手书与皇帝朱由校,详细提出了针对国民和民族的问题。

  鉴于大明国内少民数量已经下降至一千四百余万,皇帝朱由校下旨将其归化为汉人,待遇一并改变。

  值得一提的是,此时的大部分少民已经无法熟练的谈吐自己民族语言,江淮官话成为了大明百姓日常沟通的常用语。

  三月,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