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28章 稳中向好_家兄朱由校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石米麦以及各类物资给山西。

  然而,运费需要成本,时间也需要成本,人工也需要成本。

  山西的米价能保持在八百文左右,已经是大明官员能做到的极限了。

  若是按照历史上的进程,这一年山西的米价应该是三两一石。

  山西的百姓过得不好,朝中百官都知道,朱由检也知道,但他们也没有办法。

  北方旱情之下,靠南方的粮食来维持不饿死人就已经是极限了。

  怀着低落的心情,朱慈燃用力踩踏了一下踏板,试图用骑车来缓解自己的不安。

  “今天起,我们不走省道和府道了,有乡道就走乡道!”

  说罢、朱慈燃驾驶着自行车飞快地从水泥乡道上驶过,但却苦了为了不让他累着而拼命踩踏的三个太监。

  自行车渐渐消失在了道路的尽头,朱慈燃的游记还在继续书写,他要把自己见到的各种情况汇报给自家齐王叔,让齐王叔更好的治理天下,还百姓以康乐。

  只是,西北饥民的情况不仅仅只有朱慈燃、徐霞客等人记载,大明朝百官之中也有许许多多的官员不断上疏。

  这其中,最让朱由检瞩目的是他手中的这一份。

  【自去岁一年,山陕二省无雨,除关中、河套、汾水两岸外,其余地皆黄,草木枯焦】

  【今岁开春以来,平阳府斗米百文,以至百姓争采山间野草为食,野草粒小似糠,其味苦而涩,食之仅可延以不死……】

  【臣山西平阳知府马懋才恳求陛下调拨钱粮,以平抑山西粮荒】

  一份迟来了七年的《备陈大饥疏》出现在了朱由检的手里,著写他的人依旧是敢于直言的马懋才。

  由于恩科的出现,本该在天启五年录入进士的马懋才在其之后的仕途中,可谓受到了充足的冷落。

  为官十年,他也不过是区区一个平阳府的知府,而历史上的他,仅仅用了三年时间就成为了礼部郎中。

  当然,之所以升迁的那么快,主要还是因为当时的大明无人可用。

  只是眼下不同了,燕山派官员尽管一直在党争,但在理政上,燕山派却有数不胜数的基层官员。

  务实……这是他们理政快过守旧派的原因。

  在守旧派还需要担心礼制的时候,燕山派官员已经交出问题的答案了。

  因此,能力中上的马懋才在天启五年那数万恩科官员中变得寂寂无名。

  好在他和历史上一样,向朝廷上了关于饥民的奏疏,不然朱由检可能都无法注意到他。

  这么想着,朱由检放下了马懋才的奏疏,拿起了朱慈燃的游记备份。

  马懋才上疏的时间是二月初,朱慈燃的游记内容则是在二月末。

  相差大半个月,朱慈燃的游记内容能让朱由检更为了解平阳府百姓的生活情况。

  【二月己亥,我骑着车自灵石口乡道进入了平阳府的地界,行至韩信岭时与当地刘村老闲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