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85章 大势所趋_家兄朱由校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玉米,水稻和小麦固然更好,但在这块地方雨季、旱季分明。

  在雨季,种植小麦和水稻没问题,可是旱季好几个月不下雨,对于水稻这种需要大量水分的作物来说,影响很大。

  不过,这也不是说完全不可以耕种,而是需要建设大量的工程来满足农业用水,例如阎应元就准备再昆仑县四周修建水库和蓄水池,然后耕种小麦和水稻。

  昆仑县自然条件优越,气候好、光照长、天灾少、土地肥,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只要有足够水源,发展水稻种植应大有作为。

  按照阎应元估计,只要有充足的人力,加上小西洋监察使司送来的粮食,他们完全可以以每年几万亩的速度扩张,种植水稻。

  “我们的粮食还有多少?”

  “十七万石,按照目前昆仑奴的增长数量,我们应该能撑到明岁四月。”

  阎应元询问起了粮食的问题,因为这关乎于南昆仑监察使司能驭使多少昆仑奴。

  十七万石,这些粮食足够眼下两万多军、民、奴吃一年,但是考虑到昆仑奴增长的速度,估计这批粮食只能支持他们到天启十二年的四月份。

  不过还好吴阿衡会在腊月带着船队和新一批的工匠抵达,带来二十几万石粮食。

  至于畜力,这就要靠徐霞客了从欧洲带来了。

  “明年年底,估计能开垦出三万亩耕地,等吴监察使抵达,也可以向朝廷请求移民了。”

  阎应元很清楚,没有移民,大明终究无法长久的统治利未亚。

  听闻他的话,旁边的官员也点头应下了。

  “北边的矿区怎么样?探查到了吗?”

  谈完田地移民的事情,阎应元调转马头,不准备看开垦田地的戏码,而是把注意力放在了矿区上。

  对于他的询问,旁边的官员也笑道:“自然,都找到了,按照这些矿区的规模,恐怕开采一百年也不一定能开采完,最少每年能产出四五万两黄金,十几万两白银。”

  “我算是明白殿下为什么要在这万里之遥的地方设立监察使司了,不仅仅是为了监察诸藩,还为了这数之不尽的金银!”

  说起黄金白银,这名官员激动的攥紧了马缰,因为这样产量的黄金白银,代表了南昆仑监察使司在大明的地位。

  相比较之下,阎应元倒是显得十分淡定。

  他乘骑马匹巡视了昆仑县一圈,然后对守备松懈的地方指点,随后才返回了自己那五进五出的监察司衙门。

  同样的,也在他返回衙门的时候,万里之外的印度厮当也无比热闹。

  “铛铛铛……”

  九月的印度厮当潮湿闷热,曾经的亚南城,此刻也改了名字,成为了福国的王都洛阳城。

  叮铃作响的港口铃铛响起,随之出现的是一支抵达洛阳港的庞大船队。

  当船队抵达港口,并且靠岸放下船梯,前来迎接船队的,是福王世子朱由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