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63章 《平缅事宜》_家兄朱由校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右……”曹化淳回禀,但又担心朱由检不高兴,因此特意解释道:

  “正旦节前夕,崔呈秀等人抄家后,国帑结余四千七百余万两,不过户部先发给了一京十一省三百多万两的修路费用,然后又发了七十万两银子给其它受了灾害的府县。”

  “其次便是拨了九百万两银子给御马监来收购山西一省之地的矿山。”

  “九百万两银子……”听到这笔银子,朱由检轻嗤一声。

  曹化淳很清楚朱由检为什么会轻嗤,说白了,山西士绅手中的矿山价值或许高达上万万两银子。

  之所以朝廷支出了九百万两银子来买,是因为这群士绅豪强和山西地方官员只报上了九百万两银子的价值。

  九百万两价值的矿山,正常岁产价值百余万两,按照大明的税收,他们每年只需要交十万两银子。

  然而实际上,他们每年的产出高达数百万两银子,哪怕正常按照杂项和正税来交大概十比一的税银,也需要交四五十万两银子。

  这只是山西一省的真实矿税,而山西的矿税占据大明矿税的七分之一,也就是说,如大明士绅豪强老老实实的交税,仅仅矿税就能给大明贡献三百多万两税银。

  然而他们不老实,对大明上报的矿山总价值不过七千多万两,每年也只交四十几万的金银铜铁矿税。

  现在好了,他们不老实,那朱由检就装傻,朝廷就装傻。

  他们不是报矿税总价值四千多万两吗?那朝廷就按照这个价值来收矿。

  第一个开刀的就是山西,然后是南直隶、山东、江西、福建、广东这五个地方。

  等把这价值数万万两银子的所有矿搞到手,朝廷每年都能产出上千万两白银和上百万两黄金,以及数千万的铜。

  铁矿朱由检不准备全收,还是准备留给民间一些,避免国营矿山一家独大。

  因此在听到国帑还有一千五百万两银子后,朱由检先吩咐说道:

  “煤矿、铁矿,一些老实的矿主如果愿意接受朝廷勘探后定期交税,还是可以放过他们的。”

  “主要的还是金银铜矿。”朱由检说罢,走到了大殿主位坐下,王承恩和曹化淳也跟着走了过去。

  朱由检端起茶杯抿了一口,随后才继续说道:

  “国帑既然还有一千五百万两,那就先发现银,粮食都存入御马监和五军都督府的粮仓内,没有我的令旨,除了哥哥开口外,谁也不能开。”

  “是……”二人躬身应下,而朱由检也询问道:“金铉和变蛟、鼎蛟怎么样了?”

  “三日前与军械局拨发的三十万勐火油,在东军都督府三营兵马的拱卫下,从天津港出发前往瀛洲南岛府了。”曹化淳回禀道:

  “另外杨布政使和吴布政使也各自乘船前往瀛洲,预计金铉他们二月中旬能抵达,两位布政使应该在三月初能抵达。”…

  “嗯…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