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56章 印度洋的风_家兄朱由校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分地一百三十万亩。”

  “这一百三十万亩里我们只能按照朝廷的“海外田地总赋十赋一”来收取,不得添收杂项,应该能收上来二十几万石米。”

  “剩下的一千多万亩土人田地里,可以则是按照十赋五来收取,能收到一千二百万石左右。”

  “欧洲人在小西洋皇店的商税是二十七万两,按照殿下所说的全部截留,这二十七万两我们都能自己用。”

  “算下来,只要朝廷发军饷,我们主要收拾沿海土邦的话,自给自足是没什么问题的。”

  李旦的话给了所有人一个定心丸,近十三万大军,人吃马嚼的,除了军饷和粮食外,还有船只、军械保养的费用。

  明军可以说是远征,也可以说是在家门口打人,关键看从哪里调兵。

  以小西洋监察使司的体量,如果都用上“十赋一”的政策,那顶天也就是常驻六营近两万人,军费开支最多保持在五十万两以内,占据当地财政的六成。

  为了维持十三万大军,黄龙将原本针对土人的十赋四,提高到了十赋五。

  眼下看来,尽管岁入一千三百多万石和二十几万两,但小西洋监察使司依旧难以为继,必须朝廷出银子才行。

  大明的投送能力并不弱,毕竟两百年前的郑和下西洋规模就达到了两万七千人。

  眼下大明的国力,是永乐年间的几倍不止。

  不过即便如此,长期维持十三万人在此地,还是有种变相放血的感觉。

  毕竟十三万人,哪怕朝廷只出军饷,也需要每年出二百二十万两银子。

  这还只是原本的军饷,按照朝廷答应南军、西军和海军的条件,这十三万人的军饷是每年三十两,因此军饷是要翻倍的。

  也就是说、大明眼下每年要为小西洋买单四百四十万两银子。

  这笔支出,基本上占据了今年大明十分之一的财政支出,所以黄龙才觉得压力很大。

  他了解朱由检喜欢什么人,说白了就是喜欢洪承畴那种,一边打仗不要太多军需,一边把当地打的节节败退,打完之后还能交出银子给朝廷的人。

  况且,朱由检也多次和他手书来往间提起过“以战养战”,“反哺朝廷”的话。

  事情说的这么清楚,黄龙不可能不明白。

  说白了,朝廷可以为小西洋输血,但输血结束后,小西洋必须拿出远超朝廷输入的血来反哺朝廷。

  尽管十三万人目前只到了七万多人,但每年三十两银子实际上已经开始算起。

  也就是说,朝廷每个月都在对小西洋输血三十几万两银子。

  走到今天这个位置,黄龙很清楚迟则生变。

  今日还没有人弹劾他们,是因为朱由检压着,并且军队也没有集结完毕。

  可按照眼下的时间来看,最多来年二月,军队就能集结完毕。

  到了那个时候,黄龙还没有做出一些让朝廷满意的事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