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21章 外战内旱_家兄朱由校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景布满了大阪港口的海岸线上,规模数以百计,一营三千余人登陆海岸线,并将战车推进,向着大阪城进军。

  尽管在朝鲜之役中被明军用火炮狠狠的教训了一顿,但德川幕府在夺取权力后,治内的火炮数量并不多。

  如大阪城中,射程能超过一里的火炮不过只有八门,其他所谓的火炮,无非就是诸如明军抬枪一样的大号火绳枪罢了。

  此时的大阪城,由于十四年前德川家和丰臣家的战争而被破坏,尽管从天启元年开始修缮,但至今不过完成了三期工程中的两期。

  但由于大阪位置重要,还需要考虑来自海上的威胁,因此德川家将大坂城的天守则设置在了不同的位置,并且建造的位置更高。

  西城墙、北城墙、东城墙,以及眼下南边拱卫营需要进攻的第三城墙都是用石质堆砌,石墙高度的不同厚度十余丈。

  尽管城池规模不大,但在城墙这块并不输于大明的一些重镇。

  “放!”

  “砰砰砰……”

  伴随着八门火炮的点燃,一枚枚三磅的石弹被射出,跨越半里的距离后,只有三枚击中三辆战车。

  浸透海水的棉被抵挡了大部分冲力,但战车木板的背面还是被打出了击打后炸开的痕迹。

  “固守等待火炮!”

  负责率军登陆的,是参与过复辽之役的一名三旬参将,名为杨天生。

  此刻的他大声呐喊,手上也拿起口哨开始吹动,有节奏的哨声在他的带动下被不断的吹响。

  渐渐地拱卫营的人不再追求进军的速度,而是纷纷止步,等待后续沙船携带火炮登陆岸边。

  从大阪城头俯瞰,宽阔的海岸线上,明军用战车形成了一个三层的防御工事,而远处的海中,一艘艘长达两丈的沙船携带一门五斤炮和炮车被放下,由四名水兵负责运送登陆。

  这样的场景不止是一处,而是前来围攻大阪城的六十多艘武装商船全部放下了沙船。

  这些沙船在水兵的操作下划向岸边,而岸上的杨天生见状也连忙下令道:

  “炮哨接应火炮,火炮徐徐推进,步铳手听到哨声再放铳压制倭寇!”

  “是!”在杨天生左右的步塘开始弓着身子穿梭在队伍中,将军令一条条下达。

  随着火炮在沙船的运送下,一门门的登陆海岸线,五百多名炮手开始前往支援,将火炮吃力的放上炮架。

  明军的炮车经过改良,炮架虽然也是铁质,但轮子却被军备院利用杜仲树上获取的杜仲胶配合硫磺粉等物质包裹,形成了类似橡胶轮胎的存在。

  这么一来、炮车轮胎抓地力变强,在海滩和陆地行军时也不至于破坏夯土的路面。

  运载火炮的炮车被炮手们拉拽,当六十二门火炮抵达战车之后,杨天生立马命令炮哨原地建立阵地,并向大阪城头开炮。

  铁锹的声音不断响起,火炮炮车被人用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