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3章 四处调兵_家兄朱由校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能养活少部分人,而大部分人,就可以靠造船厂了!

  旱情爆发后,大明的粮食缺口是数以千万石、乃至上亿石的缺口。

  便是用五千料货船,也顶多一次性运回上万石,那么最少需要数百艘这样的船只,才能保证海运运粮。

  更不要提,朱由检还要向外开拓,移民大琉球、安南、缅甸、南洋、东北了。

  走海运是成本最低的,而这就需要足够多的船。

  建造一艘上千料的货船可以让数千民夫渡过漫长的冬季,让他们在冬季有收入。

  那么、如果大明每年都要下海数百艘上千料,乃至数千料的大船,那别说百万漕工,便是数百万漕工的生计也能解决!

  天津、登莱、金州、淮北、松江……

  这些地方如果成立一个船厂,贸易量足够大,单独一个就能解决十数、乃是数十万民夫的生计。

  国富而民弱不可行,民富而国弱也不可行,只有维持平衡才可以,但平衡之下,需要确定富的是民,而不是豪强劣绅!

  “天津的船厂继续找地方扩建,建立船坞上百也不是不可,上百船坞要足够容纳数万人,乃至十数万人劳作。”

  “至于民船的数量,先建造千料十艘,二千料三艘,三千料一艘,不要求全部成功下水航行,但至少要累积经验。”

  朱由检放下了狠话,原因还是因为他经过了解后才发现,明代建造木船是真的便宜……

  哪怕是上千料的大船,加上数百民夫、上百工匠的工钱,原材料,也不过一千四五百两罢了。

  尽管换算之后,也不过是三百多吨位的货船,但这个价格依旧可以接受。

  至于二千料和三千料大船,也不过二三千、或者四五千两罢了。

  建造的货船够多,积攒的经验就可以用到风帆战列舰上。

  朱由检甚至已经想到了,当荷兰人远道而来想着入侵时,迎面碰上大明日不落舰队的窒息感。

  脸上不由露出残忍笑容的朱由检,让旁边的曹化淳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行了!船坞的事情你去安排就行。”说罢、朱由检对摇桨的太监道:“回宫!”

  小船在朱由检的招呼下回到了岸边,不过在船还没有靠岸的时候,朱由检就看到了站在岸边的李若涟,这让他意识到了不对。

  “殿下、西南来消息了。”

  果然、当朱由检一上岸,李若涟就递出了一封写着甲等的军报。

  朱由检接过后拆开,原本还有些忐忑的心情在看到信中内容后,当即便沉了下来。

  信中内容,主要还是针对安邦彦和宋万化的情报,而情报内容则是贵州南部的土司已经暗中响应的事情。

  “大小三十二家,以阿迷侬为首,兵力两万左右……”

  看着这信中内容,基本是确定了目前叛军人数最少会有八万,唯一不确定的就是贵南其他土司还会不会继续暗中响应。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