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七章 家乡观念_官途风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陈经伟激动地说:“张局长,你真实我们中江教育的大恩人啊!将来一定要载进我们沙湖镇的史册啊!”

  孙全友纠正道:“岂止是要载入沙湖镇的史册,要栽入中江的史册!”

  张明很满意这种被人拥戴、被人吹捧的氛围,这也是当官的乐趣之一。

  他相信自己带回的这份厚礼一定会为他在家乡赢得高度的评价。他的父母亲友也会觉得脸上有光。可惜的是不能像汉高祖刘邦回老家那样,为家乡父老免税三年。并唱《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风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那样才是真正的衣锦还乡!那才是大丈夫所为啊!将来还要努力,要家乡人因自己为荣!

  他谦虚地说:“把这个项目放在我们沙湖,不是我个人的决定,是局党组全盘考虑后做的安排。我们沙湖的教育,论人才,可以说是人才济济,但是硬件建设一直跟不上去,制约了沙湖教育的发展。局党组基于这一点,才把这个机会给了沙湖镇。我要说的是,大家不要只感谢我,要感谢局党组。我希望大家把握这次难得的机遇,把沙湖的教育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这番话是不得不讲的。不然让这些人在外面一乱传,自己就成了一个只顾家乡建设不顾全局发展的人了,会留下话柄。大家心领神会,就改口说:“是是是!我们衷心感谢局党组对我们沙湖镇的关心!”

  在他们心目中,所谓的局党组,就是张明。

  接下来,张明和他们谈起了沙湖镇民办教师的状况。

  陈经伟对情况很熟悉,他说:“我们镇现在还有民办教师135人,其中在编在册的民办教师84人,如果按每年两人的速度转正,得40多年才能转完啊!”

  他接着说:“民办教师的状况堪忧啊!就我们镇而言,队伍大,人员参差不齐,按照教育局‘下一批,转一批’的政策,我们面临着一个大的问题!”

  张明问:“什么问题?”

  “目前的转正方式主要是通过考试,从理论上讲,的确可以选拔优秀的老师到教学岗位上来。但是实际情况是,老民办教师资历老,贡献大,但是他们普遍水平低,靠考试是不能转正的。年轻教师知识水平高一些,凭考试转正对他们有利,但对老教师又不公平。”

  “不是说,教龄长的可以加分吗?老教师还是有优势的啊!”张明问。

  “是的,最多的可以加到三十分。听起来好像是很大的一个数字。可是这些老教师的知识水平,和年轻教师的差距,哪里只有三十分呢?年轻教师多做一个题目,就相当于他们教了十年书。他们很多都是既要忙教学,又要到田里种地,没时间学习,也学不进去了!可悲啊!”

  张明感慨道:“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也是中国独有的一种现象。民办教师为农村教育付出了太多,但国家又无力解决他们的问题。这个问题不好解决,但是又不得不解决。解决不好,我们会挨骂的啊!”

  他说的是真话,也是真心地同情这些民办老师。但是他感觉到无能为力。

  /p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