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2章_细说清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而且“子城”的“城”字与“国藩”的“藩”字颇能配合,名曰国藩而字曰子城,最恰当不过。

  他改字涤生,另有一段经过。传说他年轻之时,遭遇了一件甚不愉快的事,愤而自杀未死。罗泽南(罗山)劝他不必过于自疚,不妨取“涤生”二字为号,时加警惕。君子不患无过,患不能改。

  罗泽南比他年长四岁,学问很好,研究张载、周敦颐、朱熹的著作均有心得,是一位言行相符的理学家;也写了好几部书(《西铭讲义》、《太极衍义》、《小学韵语》,等等)。

  罗泽南对曾国藩颇为爱护,曾对罗也极敬重,两人的关系可说是在师友之间。曾氏一生在修养上居敬主诚,宗程、朱而不宗陆、王,大半是受了罗氏的影响。

  曾发达得早,在二十三岁中了秀才,二十四岁中了举人,二十八岁中了进士,点了翰林。罗呢,满了三十,才中秀才;满了四十,才中举人。到了[咸丰三年]四十七岁,率领“湘勇”打仗,才开始有所表现。

  湘勇创办以前,已有所谓“楚勇”,也是湖南人的武装结合。楚勇的首领江忠源曾经在家乡办团练,活捉了当地天地会的领袖雷再浩,其后到浙江秀水当知县,于咸丰元年丁忧回家,奉钦差大臣赛尚阿征调,招募了五百名老百姓,称为楚勇,带往广西。存,“西,江忠源与乌兰泰很能合作,与向荣却合不来。他和乌兰泰见解相同,认为既围永安,不该缺上一角,赛尚阿不听,江忠源一气,回家。

  回家以后,听说太平军果然突围,桂林危急,他又募了一些楚勇再来广西,想帮帮乌兰泰的忙。他到达广西之时,乌兰泰已死,全州无可守御,便伏兵在全州北边的蓑衣渡,打了一个胜仗。其后,他赶到长沙,与太平军战于南门,又在天心阁筑一堡垒。长沙之能够保全,他的功劳不小。

  再其后,他又赶到南昌,入城坚守。守了九十几天,太平军无可奈何。这时候,咸丰四年六月至八月,罗泽南带领两千湘勇,以及原驻镇篁(凤凰)的绿营兵到南昌来解围。南昌之能够保全,一半是江忠源守得好,一半也是罗泽南及其麾下当军官的“诸生”肯拼命。

  所谓诸生,是若干知识青年,其中有些是罗泽南的弟子,有些不是。

  在罗泽南的弟子之中,以李续宾、李续宜兄弟为最有能力。续宾其后于咸丰七年四月攻下九江,咸丰八年十月战死于三河。续宜在九年六七月间会同刘长佑战石达开于宝庆,解了宝庆之围;又在咸丰十年及十一年,帮助曾周荃攻叶芸来于安庆,阻挡了陈玉成的援兵;于同治二年病死,死时四十一岁。

  江忠源在守好南昌以后,率领楚勇去守庐州(合肥),也是比太平军早到一步。可惜他此次所带的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