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3章_细说清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清朝政府在唐努乌粱海设有五个总管,归驻扎在乌里雅苏台的乌里雅苏台将军节制。

  话归本题,阿睦尔撒纳再度逃入哈萨克境内,兆惠也追了去。哈萨范的汗阿布赉慌忙向乾隆上表称臣,而且请求入觐。阿睦尔撒纳在哈萨克无法容身,就逃到当时属于“帝俄”的西伯利亚。乾隆向帝俄提出通谍,根据《尼布楚条约》要求引渡“逃人”,帝俄起先不理,乾隆准备打,帝俄着了慌,就把阿睦尔撒纳的尸首送来,说阿睦尔撒纳是出了痘症(天花)而死的。

  同时,乾隆已经吩咐兆惠,在伊犁与塔城一带,包括城里城外、山陬水涯,展开规模巨大的屠杀。凡是绰罗斯(准噶尔)与辉特两部的人,不分是否忠于清朝,不分有未参加阿睦尔撒纳的叛乱,不分老少,不分男女,一概屠杀。这一杀,真是杀得鸡犬不留、玉石俱焚。比起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有过之而无不及。能逃去葱岭以西的乞儿吉思地方的(黠戛斯Kirgizia)不到一半,跟着,乾隆也叫兆惠平定新疆南部(在当时称为“回疆”),为了讨伐大小和卓两个反清的首领.也屠杀不少回人,丁是回人对汉人、满人,也记下深仇大恨。

  《细说清朝》五七、大、小和卓

  “和卓”的意思,是“圣裔”,亦即回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圣人(简称穆圣)的后代。

  这一个名词来自阿拉伯;用英文字母来写,是Khuja。元、明两朝的史料上,常常有“火者”二字,也足这个名词的汉写。清朝的官方文书,在“和卓”之下加了一个“木”字。这“木”字,原为称呼时的语尾。

  穆罕默德不曾生下儿子,只生了一个女儿,名字叫法替玛。法替玛嫁给阿里。一切“圣裔”,实际上都是阿里的苗裔。

  成吉思汗的儿子察合台,在受封为葱岭东西无数的伊斯兰教人民的君主以后,并不曾立即信奉伊斯兰教。他的子孙,却信了伊斯兰教,并且不再用蒙古人固有的名字,而一律用了伊斯兰教人的名字。

  察合台汗国于一度兴盛以后,衰微了下去,始则分裂为东、西,继则小国林立。西半部,于元、明之交,出了一位兼有蒙古与突厥血统的铁木兰,建立了一个大帝国,拥有西察合台、波斯的大部分与伊拉克的全部,而且打进了今日的土耳其,打进了印度。

  准噶尔的汗是新疆南部各地的最高统治者。因此,在阿睦尔撒纳被乾隆逐走以后,新疆南部便进人群龙无首的状态。大小和卓两人于是不自量力,想利用机会占有这一大块土地。

  他们的父亲,是所谓“老和卓”。老和卓的名字,叫做阿哈玛特。这阿哈玛特,是白派在南疆的首领,死在伊犁。据说,他是被小噶尔丹抓到伊犁去的。

  大小和卓兄弟二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