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43章 北极光计划_抗战之红色军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军事装备一项,中国承诺向芬兰出口200架kz1945型(鹰龙1型)歼击机,200架kg1945型(火龙1型)对地攻击机,100架kh1945型(啸龙1型)俯冲轰炸机,50架同等档次的侦察机,200辆t-24a中型战车,500门反坦克炮,200门58mm高射炮,2000枚反坦克地雷,2000枚大威力反步兵地雷,2000支39式新式冲锋枪,500挺mg42班用机枪,以及数量各为3000枚的燃烧弹、高爆弹、破甲弹等,同时配备3个基数的弹药。

  在军事辅助装备一项,中国方面同意向芬兰方面出口雷达设备、战场即时通讯设备(对讲机系统,但要求不得落入苏俄军队手中,中国方面将派代表监督)、枪炮瞄准设备。

  此外,中国还承诺,协助芬兰军队组建训练特种部队,并在芬兰需要的时候,派出特种兵部队秘密参战。

  在支付方式上,中国同意芬兰以森工产品、金属产品等代替现金,而且利息也按照国家前贷款最低档次利息计算。

  而芬兰惟一要付出的,则是“支持”中国针对苏俄的行动,并提供至少1个临时(使用期限不超过5年)军事基地。

  而就是这个“惟一付出”,也不是立即需要兑现,中国方面的说法是“等我们认为条件成熟时,我们会提前打招呼的。”

  “中国,是一个真诚而又富有野心的朋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芬兰总统卡尔.古斯塔夫.曼纳海姆如此评价道。

  在世界地理上,有些位置十分重要,除了两运河外,像一些海峡,一些半岛、岛屿,一些大陆的“天涯海角”等,这些地理坐标,具有十分重要的军事价值。

  科拉半岛在全球的军事价值并不高,但他对于苏俄来说,其意义却是绝对的。后世,苏俄最强大的北方舰队就驻扎在半岛上的摩尔曼斯克,一出门就是巴伦支海、挪威海、北海以及北冰洋。如果能够控制或占有科拉半岛,对于中国来说,等于是在苏俄和北欧之间插入了一颗钉子。只要中国能够保证长久不衰,这颗钉子就会继续发挥作用。

  但是,如何契入北欧或欧洲,得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与机会。而芬兰此时正是求人的时候,中国政府“雪中送炭”,自然可以获得芬兰的友谊。

  武爱华谋取科拉半岛,也仅仅是灵机一动。这事情,最终成不成,还得两说。即便不成,对中国也没有特别的影响。

  当然,武爱华相信,只要中国一旦对科拉半岛采取行动,就表示一定会成;否则,武爱华就不会采取任何行动。

  难道,武爱华准备放弃自己的想法?显然,武爱华既然动了心,肯定不会轻易放弃,除非对手的实力强大到他不得不放弃。

  在与芬兰谈判之际,武爱华就指示“风情局”,拿出有关北欧以及东欧地区的情报对策来,同时,又与吴佩孚等“政治顾问”进行过几次讨论,最后,以“风情局”为主,形成了一个旨关注并尽可能寻找机会获得整个北冰洋地区(包括阿拉斯加)的《北极光计划》。而《中芬友好互助条约》,则仅仅是庞杂的《北极光计划》中的一个小项目而已。

  在这个时代,北冰洋冰天雪地,寒冷异常,人类的触角还很少伸到这里。但是,随着地球能源问题的加深,以及科技手段的进步,北冰洋地区的价值将日益显现出来。

  ps:第二更到。争取再码一章上传,呵呵。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