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百八十六章唯财是举_扬锋汉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批粮食,雍州各郡都缺粮。三四月份青黄不接之时,要想筹粮越发困难。

  战乱不断导致粮价飞速上涨,原本一百五十钱一石的粮食已经涨至二百三十钱一石,杨安玄一面提升粮价,一面让商队从秦、魏等国购粮,可是杯水车薪,难以救急。无奈之下,杨安玄想出了个应急之策,卖官换粮。

  雍州府衙征召贤才的公文张贴到了境内每个属县,公文中有「明扬仄陋」、「唯才是举」的描述,立时在雍州大地上掀起风潮。

  很快,流言出现,说是无论士庶只要捐赠官府两百石粮便能征召入仕成为小史、职吏、佐干等;五百石县中功曹、助教;千石郡中记室、议生、门下史;千石可为县尉、县主簿;如果能捐赠二千石以上,县令、州府的职司都有希望得到。

  消息传开,那些富商世贾闻风而动,士农工商,商排在最末,地位最低,眼见有个机会改变命运,改变后人的身份,花点钱算什么。

  很快,杨安玄便收到了来自士族的指责,特别是寒门子弟,他们自矜出身士族,虽然家族中落但身份仍然高贵,有资格参加中正的选拔改变命运。

  杨刺史不限出身只论才能的做法无形中挤占了他们的上进之路,而且这些人多半家境贫寒,拿不出买官的粮食。

  士族则认为自己出身高贵,怎能与商贾为伍,杨刺史的做法分明是对九品中正取士的挑衅,甚至连孔鲜也写信前来劝说杨安玄。

  杨安玄不得不召聚门阀世家辟谣,声称征贤令主要是针对士族贤才,当然对愿意捐赠粮食襄助官府的地方贤达亦当予以奖励,只会授任九品以下的官吏,九品以上则要士族才有资格担任。

  紧接着,杨安玄征召了十数个身具贤名、出身寒门的人入仕,压下了士族反对的风潮。

  很快,那些门阀发现杨刺史的以粮换官

  的做法对他们大为有益,九品中正选官他们的子弟有机会入仕,但相对整个家族来说能够入仕的人数还是太少,若千石粮能够换回八品官,这机会实在难得。

  一个月不到的时间,杨安玄授出一百三十六个官职,换回六十七万石粮食,顺利解决了军粮不足的困境。

  新募的这些官员素质参差不齐,杨安玄从中挑选了一批出身寒门的子弟,让他们担任府县的循行,行传达教令、督察属吏、案验刑狱,检核非法等事,惩办了一批贪腐,雍州吏治得到整顿。

  普通老百姓对刺史大人的征贤令并不在意,他们关心的是自己一日三餐、家人的温饱,城门处张贴的耕田令、募兵令、屯田令、办学令等等才跟他们息息相关。

  刺史有令,命各县加紧督造杨家犁,免费供农人使用,官府还租借耕牛、粮种等物,鼓励开垦荒地。

  刺史有令,应募入伍的兵丁月饷粮一石半、帛二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