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六九章 地下情报站_红色脊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后,我们悄悄把人放出去,分成五个小组,带上足够的资金前往吉安、赣州、南昌、武汉和沪海,以办学、经商甚至打入敌人内部的方式,悄悄建立起属于我们党的地下情报站。”

  “这五个情报小组彼此互不统属,相互之间禁止联系,目前只对我们四人领导小组负责,以后时机成熟再把领导权交给毛委员。”

  “具体的训练方法、实施计划、组织原则、保密纪律、政治训练和监督机制等等,由咱们四人小组共同制定,估计要耗费五到十天时间,你们心里先有个底,明天晚上将召开情报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会议。”

  王虎臣和韩守仁立即站起来,询问几个具体问题便双双离去。

  房间里很快安静下来,郑毅默默地坐在炭火前面,吸完一支烟后缓缓站起,吩咐警卫员盘岩先去休息,然后走到金丝楠木打造的大书桌旁,披上大衣,点燃油灯,坐下来开始书写《情报人员培训计划》,完了看着刚写下的标题,陷入苦苦思索之中。

  盘岩给火盆加上些木炭,搬到郑毅脚边低声提醒一下,看到郑毅点点头开始埋头书写,禁不住叹了口气,悄悄回到隔壁的卧室里,躺在床上,可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

  ……

  ……

  进入冬季的井冈山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哪怕清晨漫山遍野白霜皑皑,也很快在金色的暖阳照耀下悄然融化,天地万物再次展现出绚丽而又迷人的景色。

  仅仅一个月时间,群山环抱中的荒芜小村夏坪,变成了热闹的小镇,民居从原本的五十余户猛增到三百五十五户,男女老少加起来已经突破一千六百口。

  要是再算上方圆二十里范围内的七个村子和住在山上的零星人家,夏坪的总人口已经过五千五百人,这还不算周边村镇每日前来帮工的泥瓦匠、木匠、运送砖瓦石灰的青壮和各种小贩,以及长期驻扎、日益壮大的教导师官兵。

  如今的夏坪,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建筑工地,繁忙而热闹。

  得益于教导师师长郑毅的规划与指点,所有新建民居都修建在无法成为良田的区域里,布局整齐,设施齐全,日常用水也是从山脚下的清泉引过来的,不但最大限度地节约了土地,还把防疫防病的卫生理念展现出来,无论从哪个方面评价,夏坪都已拥有成为乡镇的条件。

  以百公庙和松山为中心的两座大军营,全部是依山而建,逐级而上。

  松山脚下即将落成的三团营区,营房整齐,操场宽阔,能轻松容纳三千名官兵生活和训练。

  军营后方的山谷也被充分利用起来,如今正在修建可供一个连官兵进行射击训练的靶场。

  相比之下,以百公庙为中心的师部大营修建工作进展缓慢。

  高薪聘请的五百余名本地工匠完成百公庙的修葺和两侧营房的修造后,全部转到松山大营去修建营房了。

  从军中抽调的六十余名老兵接过了师部大营的修建任务。

  早在一个月前,师长郑毅特意请毛委员帮忙,从秋收起义部队中调来三名曾在安源煤矿干过五年的爆破高手,率领新组建的十人爆破队开凿山体,修建高低两处隧道式无线电通信站和两座军火库。

  连续两天的各种会议结束后,郑毅开始对远离师部的两个主力团防区和营地进行视察。

  两个主力团的将士从未有过地获得五天休整时间,除了轮值之外什么都不用干,可以写家信,可以找老乡聊天,还可以在简易的操场上打打篮球,唯一的限制就是不能离开防区半步。(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