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八十九章:中元节降至。_我真不是诸神黄昏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七月半,夏末,中元节降至。

  七月半祭祖习俗古已有之,原本是民间的祭祖节,而非“鬼节”,七月半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一般不会将祭祀祖先的节日称为“鬼节”

  “鬼节”是后来的说法,是从道教中元普渡开鬼门关的思想演变而来。

  七月半祭祖节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大约北魏时期)道教的说法。

  道教诸神中有天官、地官、水官,合称“三官大帝”,他们是天帝派驻人间的代表,分别在“三元日”为天帝检校人间功罪以定赏罚。

  天官为正月十五上元赐福,地官为七月十五中元赦罪,水官则为十月十五下元解厄。

  地官所管为地府,所检的重点自然是诸路鬼众了。

  将中元与上元、下元合称“三元”。据说中元之日,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门之日,众鬼都要离开冥界,接受考校,有主的鬼回家去,没主的就游荡人间,徘徊在各处找东西吃,因此又称鬼节。

  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点荷灯为亡魂照回家之路。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道场,道士建醮祈祷,内容是为亡魂的灵魂超度。

  一些无法超度轮回的恶鬼,也或许可以在中元节找到自己的救赎。

  那最初并不是一个可怕的节日,而是,亡灵得以再见自己生前家人,获得赦罪的机会。

  不过如今,因为某些多方面的因素,许多过去的人在那天会根据传统习俗去做的事情,已经很少有人会去做了......

  冥河无灯,难以归家,人间无祭,难得香火。

  传统文化与迷信的界限十分模糊,有许多人难以辨别,所以也就将之混为一谈,并且对其嗤之以鼻。

  人面对巨大的未知的空间的时候,往往会提出自己的解释。

  古人慑服于雷霆之威,于是提出自己的解释“雷神、天庭”并对此顶礼膜拜。后人称之为迷信。

  迷信是由于没有判别能力,对事物本质分辨不清,而对某些事物发生特殊的爱好,并确实相信,进而自相信至信仰,甚至到崇奉、毫不怀疑的地步。

  迷信的人往往由某种事物或现象媚惑而醉心,进而沉醉于此,深信不疑。

  而所谓传统是以前时代留下的一种文化,一个时代确凿无疑的观念有时候是下一个时代的难题。

  在这个世界上,你可以超越习俗和限制,但不能无视它们走得太远。从实质上看,这是神州民族的民族精神。

  大禹治水,讲的是人定胜天,杨戬劈山救母,讲的是忠孝节义。

  中元祭祖,讲的是不忘本心,不忘先祖之训,讲的是对未知事物的敬畏与仁慈.....

  这是传统文化所具备的内核,也是神州民族的精神根基。

  “今日新闻播报,三日前失踪于家中的北省二十三岁的女大学生于秀秀依旧未曾找到,根据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